第九十二章 斩马(2 / 2)

加入书签

难道以后自己也要放她一马?

可温安带来的消息还是很重要的,许多谜面让他释开。

王画恭敬地施了一礼,说道:“多谢温先生带来的这张地图。”

“不敢。”

“温先生,在下不知何以厚报。不过温先生以后打算怎么办?”

“随遇而安”温安一笑。不过这不是心理话,既然将这么重要的消息带过来,明显是想挟功投奔明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王画说道:“温先生,既然对我透露出这么重要的消息,我也想温先生是法正,而不是张松。”

刘樟手下有两个重要的人投奔了刘备。张松带来了蜀国的地图。还有一个人,就是法正。在三国演义中位置还不是很重要的。王画也不可能用三国里的史实来说人论事小也没有三国演义出现。

这是说的历史,法正投奔刘备后,屡出奇计,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地个仅在诸葛亮之下,远在张飞关羽之上。他死后刘备连哭数日,隘为翼候。也是刘备时代唯一有值号的大臣。而另一个人。张松返回蜀国后就被刘樟杀害了。

王画是借机说温安回去有危险。

温安没有回答。

事实他也不想回去,不过要看王画会给他什么。

王画也没有让他失望。又说道:“我倒有一块地方,正缺少人手耸理,不过它却远在海外。如果温先生有意,不嫌辛苦,不妨替**劳一下。而且哪里虽然离中原偏远。可也有两百万百姓可供管辖。也是能让温先生大施宏图的机会。”

“多产人?”温安到现在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但听了后也吓了一跳。两百万人,不是两十万人,一个岭南道有多少人?而且以他的智慧,也不用王画解释。王画真正发展实力才多少年?以后这个人数还会继续增涨。甚至可能是五百万,一千万。这已经是一个正规国家的百姓人数了。

“温先生,可愿意否?如果温先生愿意,我会写一封信给不元二。让他安排你前去那片十现在大洋洲让至画七灿渊,萧亚轩与宋问这几年锻炼下来。才干很有长进。可管理那么大的地方,还是很吃力的。如果不是怕朝廷怀疑,王画有可能将朱全也调过去协调管理。

“妾侍郎以我为士,我当以士报之。”温安深施一礼。仅是一面之缘,这有可能是王画手中最大的王牌,王画立即托负自己,确实可以当之以士有匕相待。

这个回报也远胜于他带过来的消息价值。

送走了温安,王画心中更有了底,但也加快了行程。到了九月半,来到了河西九曲之地青海省东南部及其与甘肃省连地区。这是一块战略要地。因为黄河之便,水草丰美。吐蕃人一直对这个地方很垂涎,不过唐朝并没有放手。吐蕃无可奈何。后来血字营驻扎在这里不远处,吐蕃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骚扰,又先后吃了一点亏,于是作罢。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现在吐蕃局势紧张,正值新帝岁数尚国内局势未稳,再加上多处地区牲畜发生瘦瘦,所以也需要这次唐朝的和亲,安定吐蕃局势,更不敢对河曲下手。

但到了这里,也是吐蕃与唐朝交界的地方。

也几乎看不到汉人,要么是吐蕃人,要么是吐谷浑被吐蕃灭亡后,分布地唐境的吐谷浑人,或者党项人、羌人。再往南就是积石山,但分布的种族同样是吐谷浑人居多小其次才是吐蕃人。

现在正值秋高气爽之节,河曲之地风景优美。金城难得地走出队伍,观看一路的风景。

可只往南走了两天,眼看出了唐境,忽然前方扬起了一道浓浓的烟尘。

不用王画吩咐,杨矩立即让士兵开始警戒。

虽然这里属于唐朝境内,可也是唐朝的羁糜地区。各个种族时常发生冲突,比如党项人与羌人的冲突,再比如吐谷浑人与吐蕃人的冲突。不但唐朝对这个地域不能根治,吐蕃境内。因为吐谷浑亡国。更多的吐谷浑人流离失所,被吐蕃人当作奴隶,多次发生冲突。同样不得安定。

一会儿,烟尘近了,王画眯起了眼睛。

来的是一支大军,大约有两三千人。扯着吐蕃的大旗,这次和亲的吐蕃和亲的使者巴桑巴连忙说道:“杨将军。勿要惊慌。这是我们的军队。”

是有乱民,但无论是吐谷浑人,或者是羌人,都没有能力组织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王画眼睛眯缝得更紧,巴桑巴没有看到。王画眼里出现一道厉光。

军队越来越近了,可以看吐蕃士兵一个个身穿着扎甲,这是一种组合甲。抵挡兵器伤害力比光板甲更有效。这些年吐蕃军队正是靠这种扎甲横扫天下。几乎所向披靡。

不过这种盔甲还不如鱼鳞甲,更不如明光铠。但比唐朝的锁子甲要好得多。

还有一些旗帜飘扬,只是字王画不认识。

但有可能吐蕃认识的人也不多。这是文成公主的贡献,她去了吐蕃后,向李世民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带佛像,第二允许宏扬佛教,第三允许造字。特别是后一种制度,正是使吐蕃长时间屹立不倒的原因。

但这种文字刚出现,认识的人不多。原来吐蕃人几乎没有人信仰佛教,更没有文字历史。

后来一家人了,不提此事。实际上中国养了许多只老虎。第一只就是偻人,第二只有可能算上吐蕃。

军队眼看就到了眼前,明晃晃的盔甲,还有高大的吐蕃战马。送亲的唐朝各个工匠奴婢,以及士兵小一个个脸如土色,华得浑身发抖。随行的吐蕃人脸上却面露得色。

可他们没有想到,吐蕃这种傲慢的行为,让王画生气了。

王画随便在一个侍卫身上抽出了一把横刀,骑着马迎了过去。迎面两刀。首先扑过来的两名士兵跨下的坐骑被王画削去了马头。

这只是一把横马,砍死战马不稀奇,但连马头都削了下去,马肉马皮也无所谓。主要是粗大的骨头。利落地削断,这是何等的力道。

就两刀,奔过来的吐蕃士兵立即勒住了战马。

后面的吐蕃士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没有控制好人滚马翻,乱成了一团。

巴桑巴呆了一下,立即跑过来责问:“王侍郎,我们吐蕃派人前来迎接公主,你为什么斩马?”

“你们吐蕃就是这样迎接公主的吗?当真没有将我们唐朝放在眼里。既然没有诚意迎娶公主,那么好,公主殿下,我们回长安去。”

金城公主一听,就乐得眉开眼笑,也不顾礼仪了,立即跑了过来,爬到王画的坐骑上,紧紧地抱着王画坚实的胸膛。

但她岁数也没有人在意。况且现在唐鼻风气都无所谓了,更不要说是吐蕃人。就是金城公主是一个大人,与王画合乘一匹坐骑,估计也没有吐蕃人抗议。

但巴桑巴一听就傻眼了。在那天晚上诗宴上,这位大唐文武双全的大臣,就写了一首诗,强烈反对和亲。他既然作为和亲的使者,对汉文十分精通的,也听出来了。不过装傻卖疯。故作不知。

而且王画行事肆无忌惮,在唐朝是有名的,这一下子将金城公主带回去。自己怎么向赞普与太后交待?

吓通一下,跪在王画马前。将王画拦着。

[www.26dd.C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