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大事了(2 / 2)

加入书签

今年王画不欠朝廷粮债。但在三月末,王画将一批优质的大米卸在苏州,以每斗米二十文钱交给一些粮商,船只卸完后,扬长而去。也没有官府敢过问,李显下诏停止追剿王画,这些官员也不是吃素的,眼睛一个个很明亮。况且连宗楚客都感到头痛,这些官员敢得罪王画吗?

其实卸下的粮食并不多,只有一百来万石,但这次高调的行动传出去,对稳定粮价起了重要作用。不管怎么说,王画并没有放弃百姓。当然了,对王画所说的大义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价稍微上扬了一点,但不厉害。

可王画也仅于此,这导致了夏收到来时,粮价没有下跌,反而再次扬了一点。这是有杂粮这个利好的消息,可如聪明人所想,杂粮才普及,能惠及多少百姓?现在长安城中新粮每斗米涨到了三十文钱。

这不免对一些贫困的百姓,产生一些担忧。就是农民也担忧,不是农民就有许多粮食的,有许多农民夏秋收一来,马上就要卖粮,以解决债务与家中所需,粮食涨价,对一些佃户与少地农民,同样不是利好的消息。

乙说:“兄弟啊,那也未必。我听到一个消息,朝廷想与王侍郎谈判。如果谈好了,王侍郎不会不顾我们的。”

这个人提到王画,凉棚里立即有许多人加入这个话题。

有的说王画那天晚上如何被某个人所逼(韦氏是没有人敢直接提的),然后大杀四方,怎么杀出皇城的,又怎么杀出洛阳的。飞天遁地都出来了。然后说到李裹儿。最后提到王画那个大6,一个个猜测那个大6离唐朝有多远,以及九州之鼎。消息有真有假,就是真的,也被夸大了许多。

最后又谈到粮食身上,许多人开始担心起来。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闯进了凉棚,喊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长安皇宫。

最郁闷的是李显,王画高调运粮,更证明了他没有反心。其实这个粮食连他也不知道内幕,不是李显他们所想的,杂粮等到收益最少也得好几年。但只能解决一部份因素。否则明朝杂粮已经普及,为什么因为饥民,还有李自成之乱。当然了,那次是冰河期,导致旱灾严重导致的。现在粮价的下跌,导致种植粮食的大户兴趣不高。朝廷也放松警惕,因此继续安排了一批粮食,用这个利好的消息稳定粮价。

后来出事了,但这些粮食在中途之中。王画依然将它们调到苏州,一旦也算好了官府不敢为难,二是争取一些大义,三是平稳的粮价,可以继续利用唐朝现在目光短浅,继续在默许商人向吐蕃调动粮食,交易牲畜,这个机会可以将粮食私下运输到鄯南。马上西北需的粮食更多。所以粮价不能乱。

但有几个人知道王画的小九九?

王画这样一来,李显更加想念。

与韦氏吵了几次,韦氏多机灵的一个人,看到不妙,主动认错。李显也就软了,毕竟夫妻一场,还是患难夫妻。但也降了王画卖头令名单上大臣的职位,这是安抚王画与他女儿的心。

事实上李裹儿也不傻,所以继续找他们麻烦。最后韦氏羞恼起来,她将李裹儿喊到身边,直接威胁,现在朝廷是有意与王画言和。就看王画能拿出多少诚意,如果诚意十足,不戒意继续这门婚姻。可是你做好准备,远离唐朝吗?

李裹儿有些犹豫不决,不过最后还是毅然地点头。

韦氏继续说,那就到时候帮我多劝劝王画。但如果你胡闹,王画连你感受都不顾,那么不要说拿王画没有办法,王画还有亲人在唐朝,还有族人在唐朝。按照王画的举动,确实能判谋反罪名。如何选择交给李裹儿自己。

李裹儿让母亲这个软硬兼逼,弄得仓皇失措,还真不敢再找宗楚客麻烦了。

但她也没有完全放弃,为什么母亲要杀害王画,内幕她还真不知道。她手中也没有多少力量,有,可派不上用场。可她有一点,钱多,王画留下的钱,她没有用完。

王画会用钱砸,她不会用钱砸?这段时间正在寻找这个真相。

不过韦氏说的可是违心话,李裹儿稍一犹豫,让她看到希望。妥协也是暂时的,她怎么可能将李裹儿下嫁到大洋洲,还指望李裹儿立为皇太女,女儿是皇太女,那么自己这个太后就能正名。先是太后,后是皇上,武则天的把戏。

但眼下必须要妥协,必须将菊花拨除。所以韦氏还指望着王画继续象以前那样痴迷李裹儿。可她自己也错了,那天晚上在皇宫说的那番话,让王画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只要菊花一灭,朝廷无忧,还真会害怕王画不成?

可不是所有的消息让李显开心的。粮食是到了苏州,可军队也到了广州。不过还好,只是对付韦家船坞的,几十艘巨大的海船直接开进了郁水,然后从船上下来五六千精兵,将韦氏船坞一把火烧光了。

等到广州官府反应过来,船队已经撤回海上,到海上,那个敢追赶?

强大快的“海军”,让李显更加忧心仲仲。

但这不是主要的。

王画那张矿产图,知道的人不多。李显十分垂涎,别看王画提供了大量铜矿的分布地,可藏量是藏量,开采量是开采量。唐朝还是严重缺铜的,这主要是货币与佛像浪费了大量的铜。况且还有金矿。

但朝廷敢主动向漠北进军么?

这让李显又想到了王画的战斗力,可王画逼出朝廷,现在召回显然不可能了。于是这张图与几个重要大臣商议了一下,决定将它悬之高阁。但舍不得烧,王画说的藏量太大了。以后等到突厥衰落,或者唐朝军事强大时,再作打算吧。

想法是好的,可不知是什么原因,还是让突厥人知道了。

图显然没有得到,但大约的地方突厥人肯定晓得了,派出了大量的人,就在这个范围内寻找铜矿与金矿。

因为王画提醒,朝廷开始着重情报工作,也派了一些斥候悄悄进入草原。将这个消息带回来,李显勃然大怒,这还了得。先是血字营卖给了突厥,现在这个铜矿又卖给突厥。如果是普通的铜矿也就算了,可这两个铜矿都了唐朝铜矿总和。将那几个重臣全部召进皇宫,询问是谁走漏的消息?

一个个摇头,但有几个人心虚。因为这个消息他们没有出卖,可也传给了他人。有的是有意传的,有的是无意传的。

这怎么办?难道要出兵?

就在这时候,外面有人闯进来,喊道:“大事不好了。”

ps:这一卷起头这一章,想了很久,最后决定通过曲径通幽的方法,进入正文。耽搁了时间,不过第二更一定在十二点钟之前送到。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