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借地(中)(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份奏折,也是一份策略。

只要能给了两到三月的时间缓解,他就能有把握将八州完全整合起来。同样也能将军队战斗力通过强训,提高一点。而且也得了大义,我还是唐朝的臣子,还在为唐朝奋战,救的也是公主。

虽然逾制了,可也是被逼的,是逼出了洛阳,九死一生。当初王画留下来,没有离开洛阳,正是因为要的今天这种形势。也如他在奏折中所言,如果没有八州之地做为根本,很有可能在他作战时,朝廷因为小人当道,抽冷梯子。这就正了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八州在手,还有许多无路可奔的党项人与吐谷挥人投奔,到时候这里就成了一个铁桶,能进能退了。

长安城皇宫中,所有大臣都要考虑王画的想法。

王画说解救金城公主,与回击吐蕃,大家也听说过的。而且金城公主也写了奏折,秘密送回长安城。

去了逻些城后,都是屁孩,什么也不懂,但金城公主将王画的话放在心上了。吐蕃也没有人注意,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关系如何,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门婚姻所起的作用。这一点与武三思娶李裹儿回来做儿媳妇是一样的,无论李裹儿与武崇训关系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与李显是儿女亲家。

尺带珠丹长大后,也不会只有金城公主一个王妃的,作为正牌的王妃必须另有其人,还是吐蕃人,这样的王子才有资格做为吐蕃以后的新赞普。况且尺带珠丹岁数也还小,现在没有到考虑此事的时候。

但小家伙什么事也许不能做,不过耳闻目睹,多少也明白一些。当然好奇心也是其一,唐朝的公主,还没有见过,长得白白嫩嫩的,虽然与吐蕃人不大一样,可看上去好象是很漂亮。于是要求同床。

同床又能做什么?顶多说一些幼稚的话,况且男孩子本身就比女孩子育来得迟一点。可金城公主同样也懂了一些事,不同意。第一回让尺带珠丹得逞了,可是在两个人扭打一夜中渡过的。

第二回,金城公主聪明了,暗中带来了一把宝剑,可是她如果谈论琴棋书画诗文,比尺带珠丹不知高到那儿了,但论武力,却跟不上去。不然这一夜有可能成为大唐公主第一个杀死异族国王的史话。但粹不及防之下,还是将尺带珠丹刺伤。

太后恼了,为什么是太后,为什么现在她在吐蕃有话语权?正是因为尺带珠丹,将金城公主喊来,狠狠教训一顿。金城公主毕竟年幼,于是扬言说道,你们吐蕃敢对我不好,如果欺负我,我让人喊王画来,将你们吐蕃灭了。

没有那么好灭的,吐蕃的高原,就是再好不过的天险。但现在吐蕃日子不大好过,也听到王画出现在沙州,并且吐蕃听到一些消息,对待吐蕃政策,王画是唐朝少有的强硬大臣,他本身的军事能力就不用再提了。就连太后自己也明白,吐蕃再怎么强大,似乎还赶不上强盛时的默啜。这一回又让坌达延害了一下。况且王画多厉害,吐蕃没有见识过,但血字营多厉害,吐蕃也有耳闻。吐蕃太后还真怕王画带着唐朝大军找吐蕃的麻烦。于是隐忍下来。

王画被韦氏逼出洛阳的事传来,吐蕃人那个开心,唐朝这是自毁长城啊,不但是自毁长城,也是在帮助吐蕃除掉一个心腹大患。

可这样一来,吐蕃人再无顾忌,对金城公主态度恶劣起来。连带着金城公主身边的护卫都先后被打散了,王画送去的护卫只留下几名在金城公主身边。看到情况有些不妙,金城公主写了一封密奏到了朝廷。

这也是通过王画的护卫送回去的,但这一点没有人想到。

经过鄯南时,这个护卫见过了王画,王画让他继续将密奏往京城里送,却暗中将那几十名打散的护卫悄悄接回来。不然在折磨侮辱之下,这些护卫有可能都不会有好的下场。同时悄悄通知金城公主,我没有离开唐朝,就在鄯南,但不要告诉吐蕃,且忍耐一些时间。

这是一种哥哥对妹妹的保护态度。

奏折到了京城,李显同样大怒,于是派了使者责问吐蕃,但使者也才刚出没有多久。

王画对金城公主的关爱,以及对吐蕃的仇视,许多人都清楚的。原来以为是一个笑话,大唐公主嫁给吐蕃,还不是文成那个冒牌公主,吐蕃人能不对金城公主好吗?就是金城公主受了一点委屈,这次婚姻是什么?是和亲,增加两国友谊的。

金城公主在此事中就是一个牺牲品,受了委屈,现在王画不是血营的营督,他又能怎么样?向李显请求带兵,李显会同意吗?就是李显也心痛他这个“女儿”,同意了,可三省的官员能让准李显这道圣旨嘛?

但现在恰恰金城真受了委屈,不然密奏都不会送到京城。王画恰恰也拥有了军队,好象还是不少的军队。

可现在大臣不是考虑通不通过王画出兵吐蕃的要求。甚至许多人认为,如果王画真的为金城公主,为对付吐蕃,强行控制八州,是好消息了。就怕他不是此意,而是另有所图。

宗楚客都想立即说,这是王画做的借口。也许会打,只是小打打,让他有大义在八州立足的。

但敢说么?就如朱仝说的,全真教亮了一下,好事远远大过坏事。开了一次,洛阳差一点完了,这还是王画手下留情,不然真有可能会完了。开了第二次,灵州未打就投降了。

出兵攻打王画,难道真没有人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到王画用他非凡的手段整合起来,再想攻打,那更是难上加难。关健能不能打?

本来王画没有拥有血字营几千的士兵,不对,现在是几万了,朝廷都顾虑重重。这一打,等于更加逼反王画。就是打败了王画,王画能逃出洛阳,难道没有本事返回大洋洲,他还是一个土皇帝,可唐朝呢?后果不用想也知道的,满目疮痍恐怕到时候都不能形容。

但不打,难道让王画坐大?

在大洋洲坐大倒也罢了,那怕他有兴趣,跑到那个什么非洲、什么美洲,什么天竺,甚至高兴起来,为了那个什么石油与大食开战都行。但现在却跑到了灵州,灵州与兰州离长安城能有多远?

王画这个借地,难坏了这几乎是唐朝所有的精英人士,李显问了三声,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人回答。

不是没有聪明人,政治上张说张嘉贞不用提了,军事上张仁愿不用说了。况且还有老唐,李显特地将他请来。不但将老唐请来了,还请来了一个人,老魏同志。

老魏同志不肯动身,说臣有病在身,安养天年,没有能力为皇上效劳了。

李显现在真急,于是让一队羽林军到老魏家中,将老魏强行抱上马车,拉到皇宫中来。

但老魏也没有主意。如果有,倒有一个人,如果王画恩师狄仁杰在世,以他的智慧,都能判断出一些。可到哪里请老狄前来,请来的也只是洛阳白马寺边一堆白骨。

而且老魏与王画的私交,更让他刻意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他想避开,李显能让他如愿么?就用眼睛盯着老魏,老魏一看不好,咱老了,眼睛不好了,看不到你投过来的目光行吗。但做贼心虚,将头低了下来,避开李显的眼神。

都做到这个地步,李显怎么能不明白,老魏不说话,还是朕先开始吧。于是问道:“魏卿,你怎么看?”

老魏一哆嗦,心里面怨气冲天,你现在知道魏卿了,想当初我为了扶助你上位,吃了多少辛苦,居然听信宗楚客等人几句话,就差点将我害死。但已经问到了,怎么办呢?

老魏心中那个悔啊,因为前两天他的孙女婿喊他到终南山游猎去,其实也是好心,让他散散心的。结果被老魏呵斥了一顿,说他不务正业。早知如此,当初答应下来,多好啊。

他在想着心事,李显又喊了几声:“魏卿,魏卿。”

老魏差点想说,你整就是一个催命鬼。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