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灵夏王(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一十章灵夏王

从四面八方的宾客涌向灵州,更达到了一个巅峰。

按照朱仝的话来说,这是一场完美的婚姻。

只是王画苦笔不己。因为这一场婚姻于其是婚姻,不如是一场政治秀。而且自己当初的安排,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安排是如此的巧妙。

结婚的对象如果不是王涵,而是李红她们,来的人绝不会有这么多,如果那样的话,就会让人讽刺为谄媚。如果是李持盈,就要考虑到中间的风险。但恰恰是太原王家,这个时代家教门风最好的家族,太原王家与王画的联姻,珠联璧合,就是宰相亲自前来庆贺,也不会说他是不当前来。

而恰恰王画与太多的人牵涉到利益的纠葛,这场婚姻,正好让他们找到前来灵州的理由。

于是每天王画只好笑脸相迎,到了晚上都感到因为微笑,嘴角出酸意。

李隆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灵州的。

但他的顾忌比韦家的人还要大,现在灵州涌来了许多宾客。

这些人中间有许多人有可能能认识,如果这时候他的踪影被人在灵州现,引起许多后果。来到灵州城外,扎了一个帐蓬,让他从潞州带来的一名手下,来到王画府上。

王画也派了人悄悄将他接过来。

然后两人开门见山交谈。

但王画立即跳了起来,他说道:“灵夏王?我问你自古以来,自古以来,有几个异姓王得到好的下场?”

李旦为了拉拢王画允诺的条件,就是让王画以后爵位为灵夏王。如果眼皮子浅,这个封爵十分不错,有了这个爵位,王画在西北的地位将会更加名正言顺。当然这也是李旦最大的承受能力。否则象演义中所说,来个一字并肩王,或者一分江山,一家各半,那不是扯么?

可是王画听了不喜反怒。

李隆基讪讪道:“可是你不同,你在灵州一带本来就有强大的军队,可以保障你的安全。”

“既然有了军队保障我的安全,为什么我还要你父王封赏的什么灵夏王?”

李隆基也怒了,他说道:“这不是给你正名么?你以为我父王想这样,还不是为了国家,才作出的妥协?”

王画卟哧乐了起来,他说道:“为了国家?你父王为了国家,张说也为了国家,我都弄不懂了,好象我真成了一个反贼似的。当真你们都是为了国家?”

“那你说为了什么?”

“为国家是假的,为那把椅子才是真的。你父王为了那把椅子,张说则是为了扶持你们坐上那把椅子,既荣华富贵,又可以留名青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可怜你们还嘲笑商人。什么是利?难道是金钱?错,名也是利,权也是利,色也是利,甚至琴棋书画,古玩珍藏同样都是利。无利不起早,正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一个个争先恐后。其实大家有什么区别?”

“那么是不是要我们一个个坐吃坐喝等死才是。”

“世子,你又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没有反对这种为利奔波的行为,相反我一直很鼓励。只是反对某些人动不动用利来给人戴大帽子。或者用其他方式给人戴帽子。我只是想说一件事,争夺权利与商人赚钱是一个性质,都是为利而奔波,无所谓高低之分。只要不是将自己所得的利益寄托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都是社会的进步源泉。就象我一样,也有利之争,这个利就是想制造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特别是瓷器。”

当真是这样?李隆基心中很怀疑。如果是这样,我马上就可以答应你,全国给你划出一千座山头,那怕是洛阳的邙山,长安的终南山,我都可以从中划出几十座山峰给你挖泥烧瓷。

王画看出他的怀疑,立即说道:“世子,你不要不相信,为什么我只是为了做做工艺品,后来进入官场,然后到西北来。这一步步是如何走来的,你也是知道。就因为没有权利的保护,我就是烧一个瓷,漆一件漆具,都会引来贪婪。”

说到这里,他长叹一声,也许现在他烧出再好的瓷器,制出再好的工艺品,也没有人敢贪婪了。

但身上背负着无数人的幸福安全,却让他不敢分出精力在工艺品上研究。

所以说世事无奈,十之**不如意。

“再说一件事,那就是灵夏王,就是你们以后做了皇帝,这个国家就是你们的?不是,是百姓的。如果你们善待它,可以千秋万代传递下去。如果不善待它,最后还会让你们看不起的百姓颠覆。再说你们有什么权利割土分王给一个臣子?如果你们真产生这个可怕的想法,恕难从命,你以后也不要来灵州了。”

国家大一统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一个国家越大,敌人才不敢欺负,李旦居然为了帝位,让他做灵夏王。简单让王画不堪忍耐。

李隆基更加恼火了,他站起来愤愤不平地说道:“还不是你提出的那两种古怪的问题,让我们回答不出来,所以我们才用这个方法表达我们的诚意”

但说完了,他脑袋里灵光一现,因为他想到了刚才王画说的那句话,这个国家是你们的?不是。似乎与王画前一个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再想,又想不出有什么联系。

“你说我是诓你们的?”

“是啊,要不你告诉我答案。”李隆基挺起胸膛说道。

在这里李隆基耍了一个小聪明。

但王画立即将他小聪明揭穿:“我没有指明你请教任何人,只要我说出来了,同样你也知道了,正好在四月期限之内,对不对,告诉你,休想。”

李隆基被华丽丽地打败,坐下来一口气喝着闷茶,王画也不急,坐在哪里,拿出一本书出来看。

李隆基沉不住气,又说道:“王画,你倒底想怎么样?”

“世子,老实对你说,我早就有了安排。不过如果帮助你们,那么我许多安排将会被打破,因此,我给了你一个机会。如果你有这个心思,这个答案就会自出浮现。天下百姓也会有一个好日子过,那么我才可以放心地助你一臂之力。”

“我要什么样的心思才能找出这个答案,你不是刁难人吗?”

“说到底,你没有用心去想,或者去想了,但疏忽了最主要的一件事,百姓。世子,去吧,我要么帮助你们,要么就不帮助你们,不要用灵夏王来打动我。我更不希望为了帝位,为了你们的皇权,象晋朝那样割疆裂土,那是百姓的灾难。”

第一个问题就是皇权的权利集中。集中就会产生**,这也是封建朝代不长久的原因。如果尊重百姓,就会思考将皇权减弱,放权给百姓。不过如何放,王画没有想出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惊世骇俗,李隆基不跳出这个框架,就是想八百年也想不出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武将权利的集中。枪杆里出政权,本来军队就是杀器,如果再让军队的长官掌握管辖区内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与民事权利,这将是一个很可怕的后果。就是没有安禄山,还会有李禄山。

但这个问题最大的一点就是王画本身。

如果李隆基气魄再大一点,就敢质疑王画现在的二十三州情况,于国不利,于民不利。

可这个问题是王画本人提出来的,所以没有人能跳出这个圈子。而且唐朝重武轻文,但还没有展到各个节度使严重掌权的地步,因此同样让人疏忽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真用一颗心考虑国家与百姓,这两个答案会自动浮现。

可是有几个人有这颗心?

一个个嘴上说得好,大忠大仁大义,都是在挂着羊头卖狗肉,就是清官同样也是博得自己的清名,为名而争,不是为民而争。

所以李隆基再次苦恼地喝茶,喝了好一会儿,服了,说道:“能不能换其他的要求。”

“不能,如果你用心将这两个答案找到,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找不到,我强行说出来,你也不会放在心中。或者你现在能在嘴上承诺,但心中不一定会赞成。说了也等于白说。”

于其这样,不如让我来扶持一个傀儡,一步步将它执行。但这句话王画没有说,说完了站了起来。

李隆基爱怎么的就怎么的。

事后王画与朱仝交谈,朱仝也是大笑,灵夏王,对现在的王画来说,还能稀罕么?

不说西北,就说大洋洲,因为今年血营出兵,政局混乱,各个世家也为了争夺以后的运河权,乘机大拍王画的马屁,一共秘密送走了近三十万百姓,使大洋洲的唐朝百姓接近一百万,再加上俘获的奴隶,人口有可能现在逼近四百万。

而且不象唐朝,北面有突厥,西边有吐蕃,几乎没有一个天敌。

要么就是土著人,可是无论大洋洲本土,或者是其他岛屿上,这些部族规模都很小,只是地形复杂,否则早就将这些土著人征服。剩下的土著人不足为害。还有一个危胁,就是奴隶,因为比例在压缩,控制了武器,这个危害也不大。

再加广漠的土地,不愁粮食吃穿,人口大量繁衍,二十年后,会轻松地逼近一千万大关。甚至再过二十年,人口离唐朝人口数量越来越接近。

西北二十三州能有多少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