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弑(上)(2 / 2)

加入书签

这样一来,一些基层将领,渐渐被拢在手中。

这让李旦与太平公主看到了一丝曙光,可是原来的力量削弱,在羽林军中的力量还是很薄弱。而且这些人也未必可靠,喝花酒海吹乐意奉陪,可是让他们愿意跟自己成就大事,未必会卖命。

当然了,只要王画一插手,心中有了底气,这些羽林军将领马上就会改变态度。

所以李旦需要时间。

他一眼就看出韦氏在唱的什么戏,正好利用了朝堂的矛盾,使公主下嫁不能成功,又向王画表现了姿态。

早知道如此,不如授意大家一起同意,看这位嫂嫂怎么办,到底会不会将李裹儿嫁到灵州去。

韦氏得到了这个效果,也如愿了。

她立即派人前往灵州,向王画说了此事,再次承诺,今年年底,会克服大臣们的反对,将裹儿下嫁给他。然后更加露骨地说了一句:“不但下嫁,孤与陛下百年之后,会将国家交给裹儿治理,以君的大才,将是裹儿的得力臂膀。经过了这些事情后,君对裹儿还念念不忘,让孤很后悔,也很感动,最开心的是,君对裹儿的感情,看到如此,孤也放下心来。”

王画还是那句话,客气少来,你说要议亲,我送了那么多东西过去了,现在到你了,将裹儿嫁过来我才相信。

接到王画的答复后,韦氏没有因为王画强硬生气,反而找到了李显。两个人坐下来交谈李裹儿的事。对李裹儿下嫁王画,李显心中也是同意的,既然王画如此看重自己的女儿,通过女儿也能将王画这匹烈马栓住一点儿,不能让他跑得太远。

但妻子一开口,李显反而心中狐疑不定,不知道自己这个老婆又在打什么算盘,没有吭声。

于是韦氏又派了人前去灵州,向王画说了,孤与陛下谈过,也劝过,可是陛下不开口。或者你有什么好办法?

这两次韦氏计算很精确,对人心的揣摩达到了极点,这样一来,王画要怪罪,正好能怪罪李旦等人的手下,或者怪罪李显。这也为接下来的计划打下了基础。

可是她命运不济,偏偏王画知道历史上李显是如何死的,又知道了她当年不顾国家出卖血营的事,还听她自己亲口说出天津桥上那一刀一箭是她派人授使的。

所以无论王画如何安排,她是一个必死人物。她这些小聪明全部对牛弹琴了。

王画继续装傻卖疯,说道,臣有什么好办法,难不成让臣到洛阳。千万不要告诉我,我到了洛阳后会平安无事。

说完了,将那两道免死金牌拿了出来,放在这个太监眼前。

这个太监只好再次离开,这两次韦氏派人前来虽然没有听到王画准确的回话,但与第一次不同,这两次做得十分高调,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此事。

同样韦氏也达到了目标,就是王画不支持,因这两次的来来往往,别人也会认为王画与韦氏做成了什么交易。至少这份潜在的影响力让她抓在手中。

到了冬月底,也就是第二批人回到洛阳的时候,另一个人也到了京城。

宋璟才到钦州,许多百姓十分怀疑。

当然大宋敛财的本领绝对不如王画,王画不仅仅是敛财,主要还是开源,这两样结合在一起,然后钱滚钱,滚成了雪球,手中有了钱,就好办事情。

但大宋有大宋的特长,廉政爱民,他不会敛财,可很好地将王画这几项财源保护起来。就是王画出现灵州后,朝廷下来清查资产,与太原王家以及其他的家族一起联手,将朝廷的人打发走了。

还有一条,在他治理下,官吏更加清廉,政府机构更有效。

两个人治理的方式不同,就象包拯以刚严治开封,欧阳修以清静治开封一样,都以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不用三年时间,仅三月时间下来,钦州百姓终于感受到何为有脚阳春。

这几年钦州大治,去年一年上缴的税务达到了两百多万缗钱,几乎超过了广州的一倍。不是钦州钱比广州多,是贪污掉了。

但大宋心里面也十分戚戚,朝堂发生了太多的事。先是五王之死,连老魏如果不是王画指教,也逼死了。后来王画回到京城,几乎一言不发。然而就是这样,逼杀出宫。

王画有那本事杀出皇宫,自己行么?估计一个士兵上来就将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抓住了(宋璟身材很清瘦)。

但他也没有怀疑王画,不过知道王画对朝廷的态度没有一个臣子表现出来的尊重。就是王画出兵长安时,他还是没有怀疑。后来写信,主要是气王画勒索朝廷勒得太过份。

不管怎么样,他在钦州现在乐不思蜀,百姓爱戴,离朝廷也远,才会意王画当初给自己安排了一条多么美妙的道路。

可这一切,被朝廷一道圣旨打破。

他也不敢违抗圣旨,只好磨磨蹭蹭地开始动身。

钦州百姓一听不乐意了。

原来钦州很落后,现在有了港口,四面八方的商人云居此地,消息十分灵通。他们才知道象王画与大宋这样的好官,整个唐朝也不多,几乎廖廖无几。不但一连两个,碰到一个,都是几百年难得的事。

好不容易来了第一个好官,没有多长时间就召回京去。召回京去不用,反而派一千大军杀害。现在又将第二个好官召走了。这一回京还不知发生怎么的事。

因为他管辖的地区面积比王画大了十几倍,百姓更多,再次遮天蔽日伏于道路两旁,比当时送王画的场面还在壮观,一起跪在地上不让大宋走。

这一回大宋终于感到了王画当日的心情。原来很艳羡,实际上摊到自己时,心中同样不大好受。

一一劝解,从城中到港口整整走了大半天,才上了船。

船帆拉了起来,两岸哭声如丧考妣。

不但是钦州,所有划归钦州的数州,每一个州县老百姓,都自发地为大宋立了生祠。一县一个,几十个生祠,让新上任的钦州总督,看到这场景十分发怵,本来想伸一下手的,硬是强行忍住了。

这一次送行,也是轰动朝野的一件大事。王画赢得民心,还带着强烈的金钱性质,虽然不否认他执政能力。可对于传统的士大夫而言,多少还有些瞧不起这种治理方式。

但是大宋却是实打实地治理出来的民心。

再联想到王画的那份名单,还有一个人呢,老姚呆在亳州,同样将百姓治理风调雨顺。

这才是真正名相的风范。

大宋还没有到达京城,就引起天下百姓翘首以待。

船到了扬州,转乘了小河船。却没有想到被人们发现了,许多百姓都围过来观看。

王画那份名单几十个人,老百姓记不住,只知道王画说过,论宰相之才,宋璟与姚崇之当为天下翘首。都想来看看大唐第一相才是什么样子。实际上有什么好看的,五十多岁的瘦老头子一个。有才华放在肚子里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可百姓不这样认为,看到大宋马上进京为相,可是一身粗布衣服,比自己穿得还要朴素。个个看得都十分顺眼,连大宋眼角的皱纹,似乎都闪着慈爱的神光。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宋只好拱手,连忙吩咐船主将船儿驾驶船只离开。

但大宋到来,终于使温度达到了临界点,使火药终于爆炸起来。

[奉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