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七十章 杀机(2 / 2)

加入书签

如果这些各部侵扰边境,以吐蕃人的影响力,再支持一下,不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用这条理由,将郭元振调到剑南做大总管,还是能让郭元振明哲保身,也有了借口。

但其中的轻重利害,韦氏也没有能力看清楚,而且她也上过突厥人与吐蕃人的当,因此她要与手下心腹商议。

于是开口说道:“现在先皇入陵,这是首要大事。孤几天后给你答复吧。”

这个吐蕃使者知道韦氏其实在心中默许了七分,很高兴地退下去。

韦氏这几天就在与心腹商议。不过如上官婉儿心中所想,她这些心腹,贪官污吏有之,阿谀奉承有之,但有能力做实事的大臣廖廖无几。

虽然看起来,有许多“好处”,可让突厥人与吐蕃咬了一次,咬怕了,一个个不知如何是好。

此事拖了下去,可是韦氏听到了另一条消息。

李隆基这一次破釜沉舟,在灵州现身了多次。也被一些人听到风声。

在李显入陵的时候,纪处讷与武延秀、赵履温、叶静能以及诸韦家人,多次上书让韦氏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称帝。

韦氏心中很是蠢蠢欲动,如果不是西北血营,现在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军以及地位重要的三省六部诸司,大多数被韦家子弟控制起来。

她称帝难度不大。不过血营啊,她望着西北方向,牙齿恨得直咬。

如果是血营还好一点,主要还有一个李重俊。

看到韦氏犹豫不决,韦温可有些急了,他指使窦从一秘密上书,用图谶来说明韦氏当取大唐而君临天下。甚至他自己还亲自对韦氏说,当除掉温王李重茂。只要李重茂一死,可以立即扶持李裹儿为皇太女,换取王画支持,然后韦氏称帝。

韦氏摇了摇头,说道:“不能急。”

现在女儿态度开始缓和,这是一个好兆头,然而她态度依然不冷不热。必须等到所有入陵程序结束。李裹儿态度好转,自己再做一次开导,然后让她写信安抚王画,再等到王画“开通”过来,最好将李重俊交出来。

那么大事可定矣。

她又说道:“西北没有归心,孤家不太放心。而且朝中又有相王与太平公主在,就是孤家君临天下,这两个人也会从中作鲠。”

提到了李旦,武延秀忽然说道:“太后,臣有一件事要禀报。”

“敬请禀来。”

“臣听闻临淄王出现在灵州,但因为路途遥远,这件事还没有得到验证。”他是韦氏的男宠,不然没有证据的话,也不好说出来。这件事可不是开玩笑的,可大可小。

韦氏听了,忽然觉得毛骨悚然。

其他大臣也是鸦雀无声。李旦的城府深沉,太平公主的手段果断,这两个人虽然失了势,可还是让这些人感到很害怕。

而且这件事,这些人隐隐嗅到一种不安的味道。

韦氏默然了半晌,问道:“当真?”

武延秀答道:“我也是刚刚听到这消息的,是真是假,臣也不知。不过按照行程,如果消息是真的话,临淄王正在往回赶,还没有到京城。”

韦氏喝了一句:“派人查。”

无数的党羽派了出去,紧盯着从灵州到长安的各条道路。这时候李隆基正在往回赶。虽然他返回来的时候,做得很隐秘。而且为了取信王画,将妻子与武崇宁留在灵州。

这等于是一种人质味道。毕竟王画将会亲自率领一千五百人潜入长安,如果事成后,李旦突然翻脸了怎么办?一千五百人也未必是安全的。

王画没有说,他只是笑笑。

自己没有将西北真正交出去之前,就是孤身进入长安,李旦父子也未必会敢留下自己。

不过既然合作了,这一次李隆基多次公开现身,他孤身回去还好办一点,带着两个女眷回去,更招人眼。

但没有想到李隆基刚进入岐州,就被韦氏派出去的人看到了。

立即回来禀报。

韦氏确实了这个消息,脸色沉得象夜空里的墨云一般乌黑。

这时候韦巨源开口说话了:“太后,不要担心。虽然王画将相王家的小郡主留在灵州。然而他们中间产生过很多误会,一时半会很难化解。再说,相王与太平公主心智深沉,王画如果有这份野心,他扶助相王,不如扶助谋反的逆太子。但是相王……”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

既然他们都找到了王画,也说明了他们有铲除韦党的想法了。

韦温再次进言道:“太后啊,当断则断,不断留下后患。”

韦氏咬了咬牙说道:“杀。”

这是她第一次明确表态,要击杀相王与太平公主。当然事非小可,也要等李隆基回来才能发作。

开始做严密的布置。

这一次做得很秘密,不过有一个人心中产生了疑虑。兵部侍郎崔日用,这是一个很狡猾的人。如果参与此事成功,韦氏登临帝位,自己固然荣华富贵。可是最贵的是韦家数人,自己兵部侍郎了,能进几分?

而且他直觉到韦氏虽然掌控了朝堂,然而根基没有稳定,就立即仓促地下此决定,未必是一件好事。

这时候他耍了一个花招,也私下派出人,查看李隆基,看他的脸色。

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没有多久,下人回来禀报,李隆基脸色很好。当然了,换取了王画支持,大事可成,这一回再也没有上次回来时那种忧心仲仲的样子。

他更感到其中有些古怪。

况且他在兵部,知道许多关于军事上的情报,虽然扶持李重俊比扶持李旦父子更有利,可是他也知道李重俊在西北做了一些让王画很失望的事。

于是下了一个决定,决定将这件消息通知李隆基。

不过眼下京城里韦党为了对付李旦与太平公主,密布了许多探子,他也不敢面见李隆基,甚至都不敢让下人与李隆基接近。

想了想,找到宝昌寺的僧人普润**师。

这个大和尚平时因为崔日用的夫人进香,献了许多香火钱,与崔日用关系很亲密。

而且现在僧道很多,他们交游广泛,就是他接近李隆基,也没有人会注意,顶多以为普润又去骗李隆基的香火钱罢了。

不过普润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吓得毛骨悚然,开玩笑,自己那有什么功力法术,如果让韦氏知道自己通风报信,死得会很惨。但这个大和尚心思缜密,他想到了风险,也想到了前景。如果此时自己出手相助,以后李旦父子登顶,会有多少香火钱,想想就流口水啊。

于是用了一些手段,秘密地找到了李隆基。

李隆基听了这个消息,脸都吓白了。他可没有王画的本事,从长安城中杀出去。

现在一家子除了妻子妹妹外,其他人全在京城,手中也没有什么兵权,就是从潞州带过来的几百壮士,还不敢现身。如果韦氏动手,全家上下会死无葬身之地。

怎么办?

李隆基望着窗外的天空,天空中云彩轻盈,一团团地,然而在李隆基眼中看起来,它们象刀,象剑,象万马奔腾,似乎带着无数的喊杀声,刀光剑影,向他扑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