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托非人(2 / 2)

加入书签

太平公主无奈地告辞,这一行只得到一个消息,王画不会相助李隆基,但也不会相助自己。

还有,自己最后一句话,同样是一个试探,王画答了两个字不想,说明他看似交出了西北,手中还在长安布下了棋子。只是不想

~~~~~~~~~~~~~~~~~~~~~~~~~~~~~~~~~~~~~~

李隆基无计可施,只好让众人先行回去。

但马上就接到了太平公主到了王画家中拜访的消息,他心中更是担忧。

本来自己手中的砝码就很少了,这个消息无疑使自己的将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时候王氏走了过来,问道:“三郎,什么事不开心?”

“别提了,力士办坏了一件事。”

“什么事?”王氏惊奇地问道。虽然高力士是一个太监,然而很有智慧,平时总得听到丈夫一个劲地夸奖他。怎么办坏了事,而且还让丈夫如此哀声叹气。

李隆基将事情说了一遍。

王氏说道:“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可是却被寒蝉与灰雀嘲笑,我从地面飞起,碰到榆檀的树枝,常常因为飞不高掉回地面。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向南飞呢。”

用了《庄子》里面一个著名的比喻。

李隆基立即会意。

成大事者得与大智慧的人商议,可是自己身边只有几个比自己经验还嫩的弟弟,以及王毛仲与李令问等少数武人与层次低的官员。如果动用武力还可以,但论谋划,见识不足。

想到这里,他想到了三个人,大宋不行,他变通不足,不过姚崇如果这时在京城,那将是一大帮助。可是让他为了自保,下放走了。

刘幽求在他第一次政变时,也起到重要的帮助,许多谋划皆出自他的手笔。然而到了岭南,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写了一封信,到了洛阳。

洛阳有一个人,他十分相信,张说。

将事情前后经过说了一遍。

然后再次让王氏邀请九妹前来宫中一叙。

虽然他很不情愿,让妹妹再次因为自己感到为难,毕竟央求一次,在王画心中九妹的地位有可能就会下降一份。但是现在生命要紧。

其他几个皇弟没有事,如果自己这个姑姑产生了更大的野心,废去自己的帝位,第一个就不会留下自己。

李持盈回来后,央请王画帮助李隆基。

沐孜李想在边上插言,对李持盈这个请求有些不满。已经帮助过一次了,为什么还要帮助?有什么好处?说不定李隆基前面将大权全部抓住,后面就会对王画下手。

不要说没有可能,为什么他握住那三个背叛的人,到现在都没有通知王画?分明就留下来做一步妙棋,关健时针对王画的。

但自己办了错事,这段时间她十分安静。

王画也没有劝解,让她自己想。这一次犯下的错误不小,不能给她纵容,但以她的心性,会将这个心结自己解开。

同样,王画也没有对李持盈说什么。她心性简单,对这个勾心斗角不明白。因此只是问道:“你让我帮助你哥哥,怎么样帮助?难道要我去将太平公主杀死?她是你的姑姑,而且原来还帮助过我。要不要我这样做?”

李持盈咬着牙齿不能作声了,过半天才说道:“但她会害死我哥哥。”

看来,在哥哥与姑姑这个天平上,她还是倒向了李隆基。

“小郡主啊,你有没有搞错,他是皇帝。眼前这个难关算什么?就是没有你姑姑,天下有多少事情,官吏,政治,外扰,内敌,天灾,**。如果连这个难关都熬不过,他还做什么皇帝?难道要做一个只会享受的昏君?再说,我是安排了一些人手,那是为平安离开朝廷布下的。可是这些人手并不多,露了出来。我们还要不要回去。别要告诉我,你哥哥对我抱有善意。就算现在抱有善意,可是人却是在变的,情况不同,心理不同。当初李重俊被我救下来后,对我感谢零涕,但我准备扶持他即位,还没有将旗号打出来,他又做了什么?你哥哥想活命,我也想活命。不过我只有承诺你一句,无论他们如何争斗,我不会让你哥哥被人害死的。”

如果李隆基连这一性难关都熬不过去,王画不会介意看太平公主成事。让她折腾,也许自己还能早日实现目标。至于李隆基,那只好乖乖到大洋洲与李重俊他们一样,开始养老。

王画又说道:“而且,我们就要离开朝廷了,难道让我帮助你哥哥一辈子。就算我不顾我的想法,帮助你哥哥一辈子,就算你哥哥在正式掌握大权后,对我依然很尊重。可是一年后呢?十年呢?韩信是怎么死的,当真是他想要谋反死的?文种是怎么死的?象诸葛亮与刘备,符坚与王猛,齐桓公与管仲那样君臣相谊历史上有几人?就连乐毅最后是什么下场?这还是他逃得快,否则还是第二个文种、伍子胥。”

让她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面前挑选,无疑会选她哥哥。可让她在自己与李隆基面前挑选呢?

想到这里,他看着李持盈。

这一道题目将她难住了,过了好一会儿说道:“那我哥哥会平安无事吗?”

“我说过,我不会干预。他向太平公主妥协也好,反击也好,与我无关。成功了我不会反对,失败了,我会伸出手来,相救一下,但不会帮助他重新成为皇帝。”

毕竟王画现在将血营与西北全部交了出去。连教派也解散了。当然这个道教还继续存在,有的人依然在传扬着原来的教义,可是核心人员全部带走了,即使留下来的,忠诚度也不那么高。所以以后朝廷如何对付这个教派,会不会象清朝那样缴杀,与王画没有干系了。

大洋洲的力量很强大,可对长安影响却很小。

因此,王画做下这个承诺,让李持盈也无话可说。

第二天,李旦又下旨让李持盈进宫。对这个王画也不会反对,反正要离开了,让他们一家人多团聚一下吧。

王画的承诺再次通过王氏与李持盈的交谈,传入李隆基耳朵里面。

李隆基苦笑,他现在真没有产生过杀害王画的想法,甚至很喜欢他一身鬼才,可是王画却不想为朝廷所用,这让他无可奈何。但经历过王画那么多事,让他相信一个人很难,就连他身边出过大力的李雪君,也因为替自己父子说了一些好话,让他怀疑了很久。

这是一个多智而又多疑的人。

他可没有能力化解王画心中的怀疑。

他再次做下了一件事,以郭元振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当然要经过李旦的允许。

这也是无奈的事,不管郭元振过去如何投机,眼下他还是倒向自己的。也许认为李隆基势力太弱了,这个平衡开始严重不平衡起来,李旦也允许了这一任职。

这时候李隆基又找到崔湜。

虽然崔湜与太平公主不清不楚,但这个人也是一个投机分子,不是一个坚定派,加上自己对他有恩,因此将他请过来,交谈一下,决定一下,倒底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见了崔湜,李隆基不顾自己是皇帝身份,深施一个大礼。

崔湜连忙说道:“不敢。陛下,你这是折杀微臣啊。”

不管他心里面什么想法,但他终不是王画,没有那份胆量。

“为了国家,为了社稷,请崔相公受予这一大礼,”李隆基弯腰不起。

这时候的李隆基经常锻练身体,不但精通绘画音乐诗赋,同样上了战马,能弯弓射箭,不是崔湜这个小白脸所有将他扶起来的。

崔湜急忙说道:“陛下,你有事说吧,如果让他人看到,微臣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李隆基这才重新坐下来,说道:“太上皇即位之初,人们称有贞观永徽之遗风。然而时间不长,随着窦怀贞等奸臣当政,现在隐然有神龙之初的乱政现象。因此予想扶立朝纲,请崔相公替予想一个好办法。”

虽然崔湜也不是治国之才,可是他对权谋之术十分精通,因此李隆基才将大事托于崔湜。

况且到了他们这一层面上,什么忠义廉孝耻,心里面很明白,那只是驭下之道。一切以利益为主。如果崔湜能帮助自己成就大事,以后还是一条金光灿灿地大道。不然李隆基都不敢托于此人。

而且这个人如果帮助自己崔湜,甚至能从太平公主内部将太平公主的力量瓦解。

这是一次很大胆的赌博。

就是这样,他没有说太平公主,而是说窦怀贞,说得十分婉转。

他的态度十分诚恳,况且施此大礼,就是对王画只是相求过,也没有施此大礼,因此很殷切地看着崔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