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袁绍派使(2 / 2)

加入书签

凌炎笑道:“噢,原来前日是袁将军出兵攻打冀州……那就请贵使替炎转告袁将军,多谢袁将军派兵相助。”</p>

使者道:“炎将军勿要如此客气……只是前次敌军回兵救应,袁将军并未攻下冀州。”</p>

凌炎道:“嗯,冀州却非易攻。”</p>

使者连忙道:“如两家结成同盟,势如犄角,相护照应,必然再无敌人敢前来犯境。”</p>

“嗯,这确实是好主意,”凌炎笑了笑,“不过,容我与文武将领商议后,再回复袁将军,不知可否。”</p>

“当然,”使者道,“结成同盟是有利无弊之事,望炎将军深思熟虑后,给予答复。”</p>

“好。”凌炎点了点头。</p>

信使想了想,却又道:“只是事情紧急,还请炎将军早下决断。”</p>

“为何如此紧急?”凌炎不解。</p>

使者道:“袁将军已大兵进攻冀州,炎将军若同意结盟,便亦出兵,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馥必败矣!”</p>

凌炎想道:喔,原来就是想让我出兵,帮你们打冀州啊!</p>

使者见凌炎不说话,便又连忙补了一句:“破城之后,袁将军答应与炎将军平分冀州!”</p>

“如何平分?”凌炎稍稍来了点兴趣。</p>

使者笑道:“诸项皆平分,如兵马、粮草等。”</p>

凌炎想了想,问使者道:“那敌军降将呢?”</p>

使者犹豫了下:“这……好,亦可任由炎将军挑选。”</p>

凌炎笑了一下:“这件事是不是要先问下袁将军呢?贵使便能做主?”</p>

使者点头道:“不必。袁将军曾说过,若炎将军肯出兵夹击,破城之后,一切皆分,自然降将也算其中。”</p>

凌炎点点头:“贵使稍去歇息,容我与众将商议后,便来答复贵使。”</p>

使者道:“谢炎将军……望两家能早日联手,共同进退。”</p>

凌炎点点头,派人来将使者送到了别处休息,然后他连忙去议事厅,召集所有的文武将领前来商议此事。</p>

凌炎将袁绍派使之事说了一遍后,问台下众将:“诸将以为若何?应否派兵呼应袁将军?”</p>

王威站了出来,抱拳道:“炎将军,袁绍势大,不能与之为敌,同盟为好。”</p>

孙邵一拱手,道:“王将军之言,甚为有理,袁绍兵强马壮,韩馥虽然坐拥冀州,手下便也有些精兵良将,但据我所知,此人昏庸无能,终究不是袁绍的对手。”</p>

“嗯。”凌炎点点头。</p>

这时,吕公站了出来,却道:“炎将军,袁绍虽然势大,但若是能独攻冀州,必不会来求助炎将军……韩馥虽然可能不是袁绍的对手,但炎将军若派兵相助,未必战不退袁绍若是战退袁绍,韩馥必然感恩戴德,这样,大捷城便有了一面的保障。”</p>

凌炎笑着点点头。吕公这番话,说中了凌炎心思。</p>

张虎出来道:“若是助韩馥,胜面较少,万一战不退袁绍,则与袁绍结怨。即便保住了韩馥城池,日后袁绍来攻,韩馥未必会出兵相助。”</p>

张虎的话倒也有些道理,凌炎点点头,然后看向蒯良道:“蒯将军有何高见?”</p>

蒯良拱手道:“仅以利弊而言,助袁绍利更大些,以良愚见,韩馥必不是袁绍对手,若将军助绍,事定成矣。只是……若袁绍肯讲信用,按约定之言分将军一半战功便好,但倘若袁绍改意,或乘胜领兵来攻大捷城,却也不好对付。”</p>

凌炎想了想,觉得蒯良说的很是在理。</p>

蒯良沉吟片刻,接着道:“不过,韩馥本与凌将军结盟,前日韩馥却领兵来犯我城池,且与黄巾贼勾结,其心不善。而炎将军若要助韩馥,恐不占天时。”</p>

凌炎又点点头,他不得不承认蒯良分析的很全面到位,也能感觉出蒯良偏向于助袁攻韩,而且蒯良这番话,让凌炎又想起来了潘凤砍他的那一斧子,心中不禁很是生气。</p>

凌炎想了想后便道:“诸将所言,都有一定道理。这次袁绍派出使者,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机会……韩馥其人,反复无常,先破坏盟约,勾结贼兵,后领兵来攻,抢我城池。袁绍便是再不好,也是名门望族之后,想必也不会如韩馥、刘岱之辈。”</p>

王威等将领都一抱拳:“炎将军所言极是。”</p>

“好!”凌炎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便出兵呼应袁绍之兵,两下夹攻!”</p>

诸将退去之后,凌炎便回了那使者,答应与袁绍两面夹击韩馥。使者高兴非常。凌炎便又派出一人,与使者同去见袁绍。</p>

凌炎从会使厅刚走回住处,便见祢衡早已等在门口。</p>

“祢大哥!”</p>

祢衡拱手道:“贤弟,我有一言想说与你听。”</p>

“好,”凌炎将祢衡让进了屋子,“祢大哥有什么话,便说吧。”</p>

祢衡面有担忧之色:“贤弟,袁绍未敢贸然进攻冀州,定是有因……韩馥虽然昏庸,但他手下良将不少,若贤弟领兵去攻的话,定当万分小心。”</p>

凌炎笑了笑:“多谢大哥,我一定万分谨慎。”</p>

祢衡缓缓点了点头,迟疑了很长时间,才又道:“贤弟,你既已决定助袁绍,那倘若……果真得胜,袁绍分一半冀州与弟,岂不是壮大了凌……凌将军之势?”最后一句话,祢衡将声音压到了最低。</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