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风声四起(1 / 2)
柯尔是兰斯的经纪人,他考虑的自然是兰斯的利益,他不在乎汤姆能否赢得奥斯卡小金人,但如果兰斯能够凭借着“借刀杀人”斩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故事就是截然不同的版本了。
仅仅只是想象一下:先斩获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外语片小金人,而后收获最佳男配角小金人,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高度,未来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更是令人期待,这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了。
“兰斯,你知道现在洛杉矶的风声吗?”柯尔没有放弃,再接再厉地说到,“大家普遍认为,从绝对硬实力来说,你和克里夫-欧文是最大的热门——难道克里夫在剧组没有和你聊起吗?”克里夫接替了本-阿弗莱克,在“罪恶之城”里饰演德怀特一角,现在也和兰斯在奥斯汀紧锣密鼓地拍戏。
兰斯呵呵地轻笑了两声,“他应该不敢开口。”一句调侃让柯尔愣了愣,随即才反应过来,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演员,彼此之间可算不上朋友。
柯尔哑然失笑,“总之,现在不仅仅是影评人在称赞你的演出,业内不少演员、导演还有编剧,都认为你的表演太过惊艳了。”
“借刀杀人”上映之后,由于主要演员只有两位,视线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汤姆和兰斯身上,将两个人的表现放大之后,一点一滴地研究着。汤姆率先吸引了视线,因为他彻底颠覆了过去二十年演绎生涯的形象,奉献出了截然不同的演出,自然是赞誉如潮;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逐渐发现,即使是在汤姆那惊艳绝伦的表演面前,兰斯的演出也丝毫不落下风——更为准确一点,兰斯大巧无工、内敛细腻的演出迸发出了难以置信的光芒,简直是技惊四座。
与汤姆的演出不同,兰斯的表演看似毫无痕迹,浑然天成,在不动声色之间就将角色勾勒出来,而瞬间爆发力更是将剧本的冲突和角色的棱角推上了极致。这一份功力,没有五年、十年的沉淀是很难达到的;但矛盾的是,兰斯在整个表演过程里表现出的灵性也令人印象深刻,这则是缺少表演经验之后天赋本/能的体现,让人更加确信,这是兰斯的第一次大屏幕演出。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兰斯受到的关注和肯定越来越多,在最佳男配角部门的呼声居然一马当先——金球奖的提名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之一。
所以,柯尔的心思这才开始活络起来,期待着兰斯能够在奥斯卡有更近一步的突破,“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愿意的话,派拉蒙接下来的宣传计划可以做出调整,我们会为了你的第一座演技小金人竭尽全力。”
不可否认,兰斯心动了。
如果他说,怀抱着表演的梦想,他会从来没有梦想过自己站在奥斯卡舞台上,在万千瞩目之下赢得自己的小金人奖杯,那么他就是说谎;事实上,对于大部分演员来说,奥斯卡小金人就是穷其一生的最高追求,而那些渴望赢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演技认可的则是更高一层的追求——毕竟欧洲和北美的审美标准不同,欧洲的表演底蕴也远远超过北美;至于那些纯粹享受表演所带来快乐的演员,更是凤毛麟角,兰斯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那样的高度。对于他来说,奥斯卡小金人就是演技梦想的终点,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
听着柯尔煽动力十足的话语,兰斯的内心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几乎就想要立刻点头答应。但,他已经不是那个为了梦想就可以不顾一切的人了,他也已经不是那个坚信着付出和收入可以成正比的人了。他清楚地知道,奥斯卡这场游戏,不是体育竞赛,公平竞争,实力决胜,在这场游戏里,事情要复杂得多。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所颁发的,由于学院成员是终身制,这使得学院出现了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成员平均年龄不断增长,而那些成为学院评委多年的老资格,在学院内部的影响力也会伴随着时间的沉淀而越来越深厚,这使得学院品味变得有迹可循起来——这也是韦恩斯坦兄弟崛起的原因,同样也是学院公关的由来。
美国独立电影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奥斯卡就是一群白人老家伙自娱自乐、自命不凡、自大自傲的吹捧游戏。
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却不无道理。第八十四届奥斯卡上,向好莱坞黑白默片致敬的“艺术家”成为当晚最大赢家,这就是最典型的范例,不是说“艺术家”的质量不够,事实上,这部作品的完成度确实不俗,但在那一年却不是最好的作品,马丁-斯科西斯的“雨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战马”、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alick)的“生命之树”都是完成度与艺术高度并存的佳作,还有关注黑人权益的“帮助”也值得肯定。但笑到最后的,却是满足了学院老年评委们缅怀回忆、自我高/潮的“艺术家”。
所以,真正懂得奥斯卡行业规则的人都明白,最后的赢家不见得是当年最好的作品,而是最符合学院心态的作品。好莱坞资深人士都知道,赢得提名靠实力,赢得奖项靠运气——所谓的运气就是人脉、公关……还有真正的幸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