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危城时刻(1 / 2)
赵桓和赵构不愧是一个爹的,张邦昌带回赵构的要求后,同时又在一旁打打边鼓,吹吹风,这个道貌岸然的皇帝,立刻就有了用老爹换和平的想法。</p>
这么大岁数了,该享的福也都享受到了,是该给儿子多奉献点什么的时候了。</p>
主意虽打定了,但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这个做儿子的也有些不好开口,所以赵桓准备了很多说词才来。</p>
徽宗太上皇那知道自己俩儿子都把自己当成了筹码,见到儿子,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p>
“金兵退走了吗?你现在要多关心国事,勿要以我为重”</p>
不以你为重?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可不能再说我这做儿子的不孝顺了。</p>
赵桓想到这“扑通”跪到,声泪具下地道:“孩儿谢父皇成全之德,父皇且请安心前去,儿一定尽力营救父皇的”</p>
“等等,你说什么玩意?你想让我去那?”</p>
老头被搞糊涂了,一脸迷惑地看着儿子问道。</p>
“金人要太上皇去金营做客,只有这样金人才肯退兵。是儿无能,还望父皇成...”</p>
赵桓的话还未说完,就见太上皇箭步上前,抬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速度之快,令郭大师都自叹不如。</p>
老头颤抖的手指着赵桓道:“你..你个逆子,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你配为人君吗?给我滚出去,老子不想再看到你”</p>
“父皇...”</p>
“滚!”</p>
赵桓哭丧着脸抱头而出,不过一出道观,脸色立刻阴冷下来。扭头对站在门外等候的张邦昌道:“都准备好了吗?请太上皇上路,记住不能让别人知道”</p>
“陛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p>
张邦昌脸上闪过一丝狠色,一挥手,带着数十个心腹手下涌入道观。</p>
赵桓扬首望天,长叹一声喃喃道:“父皇,希望您能体谅儿子的苦心,为了保住祖宗的基业,儿只有牺牲您了”</p>
这时就听道观内传来一阵惨叫声。赵桓知道那是张邦昌在灭口,这些道士也同样不能留。</p>
时间不大,就见张邦昌带人抬着一顶软轿从里面快步走出。</p>
“去吧!一定要让金人言而有信,同时告诉他们只要肯退兵,朕愿以河北之地尽付于金”</p>
赵桓根本不敢看被像粽子一样困住塞在软轿中的老爹。在他心中固然有用老爹换和平的想法,但这些年在老爹阴影下,小心翼翼地活着,心中也未尝没有对老爹的怨恨。所以他能选择这种做法也未尝不是对老爹的一种报复。</p>
要说赵桓真的愚蠢到这种程度了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p>
赵构如今就在金营,把老爹弄去的提议一定是他提出来的,他的想法不外乎想占住大义,让自己的人马放弃抵抗。但什么事都能那么想当然吗?</p>
看着张邦昌远去的背影,赵桓不由阴笑一下。快步返回皇宫。</p>
时间不大,一条惊天的消息就在内城传开了,太上皇在太虚观被金人的奸细绑架了。</p>
要说赵构炮制出来赵桓篡位的说法,在京城内根本没有人相信,谁都知道太上皇还活蹦乱跳地活着,怎么可能准许儿子篡位?</p>
所以尽管金军大兵压境,仍团结在赵桓周围奋力抵抗着。此消息一出,举城哗然,同时也更增添了同仇敌忾之心。</p>
再说张邦昌,他还不知道赵桓把他也卖了,此行的顺利完全超乎他的想象。儿子出卖老爹连犹豫都不犹豫,他不得不佩服赵家父子了。</p>
赵构听说老爹真的被弄来了,也有些不敢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心中不由感叹赵桓,果然是大哥,果然够狠。</p>
听说大宋太上皇来了,金兵主帅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也非常意外,立刻赶过来观看。</p>
而此时赵构正在老爹面前演着苦情戏。</p>
声泪俱下地跪在老爹面前,哭道:“父皇如今看清赵桓的真面目了吧!还请父皇恕儿臣不孝,儿臣唯恐为赵桓所害,才不得不出此下侧啊!”</p>
事到如今,徽宗太上皇还有什么好说的?经此一事后,他好像一下顿悟了。从高高在上的太上皇,再到金兵的阶下囚,一切都如同做梦一般。</p>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演戏的儿子,忽地一笑道:“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不用征询我意见,但望你能善待你的兄弟姐妹,以及大宋的亿兆黎民”</p>
老爹没有直接想象中的激动,赵构有些失望,张了张嘴,却见老爹已经把眼睛闭上,开始入定了。</p>
“这老东西,都这时候了,还有心思玩修仙?看得出来,你心里终究是向着赵桓多一些,既然如此,也就怪不得我了”</p>
赵构也不装了,从地上爬起来,对站在一旁跟狗似的侍候着的张邦昌道:“看住他,我现在就去同金人商议攻城”</p>
赵构去了,太上皇忽又睁开眼睛,看着一旁的张邦昌,笑道:“居然能骗过那两个畜生,你真有一套,不过我敢断言,你不会有好下场的,而且不会太久”</p>
说罢,老头又开始入定了。</p>
张邦昌很想讥讽老头几句,你养了两个好儿子怎不说?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p>
此时金军帅帐中洋溢着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大宋太上皇都被弄来了,显然灭宋已是指日可待。</p>
此次出兵,大帅虽是完颜宗望,但他不过消灭一个小贼而已,同他们灭国比起来,已经不能同日而语。现在他们正研究着怎么充分利用太上皇的身份,彻底消灭汴梁抵抗的守军。</p>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