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荀彧(2 / 2)

加入书签

“董卓现在就已经缺少粮饷了,而河东为了赈济灾民,更需要大量的粮饷,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们僵持,但董卓和胡才却没有,他们除了答应我们的条件,没有任何出路。”袁绍非常自信地道。</p>

屋内众人最后商定了讨董的详细计策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然后汇总起来由陈琳主笔,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大家修改誊抄之后,各自带着檄文和书信出发了。</p>

郭图去拜访冀州牧韩馥,逢纪去幽州拜访大司马刘虞,许攸、荀谌去豫州荆州各地,辛评到兖州青州各地,桥瑁回东郡宣告檄文。</p>

冀州牧府就在邺城,郭图拜会韩馥之后,随即匆匆往河内找王匡去了。</p>

韩馥想了一天,还是犹豫不决。他急召治中从事刘恭、别驾从事审配,还有耿武、闵纯等从事商议。诸人意见不一。</p>

各地州郡起兵威逼洛阳后,对大汉帝国的影响显而易见,韩馥虽是袁阀的门生故吏,但是他对大汉帝国还是忠心耿耿的。</p>

“袁绍不是在拯救大汉,而是在祸乱大汉。”耿武冷笑道,“我看他当初从洛阳逃出来就没安好心。”</p>

韩馥沉默不语。他是袁阀的故吏,没有袁逢、袁愧当初的征辟和举荐,他也没有今天的地位。自己出京时,袁隗曾一再嘱咐过,务必要支持和帮助袁绍,为拯救大汉出力,但自己绝对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p>

此举若成,自己的确有功于社稷。但若败,不但身败名裂,还祸及整个宗族。个人荣辱生死是事,危害国家社稷可是大事。现在自己明知此事不可为,还要去盲从,于心何安?一起参加,有悖君臣之道,不参加,又如何对得起故主?</p>

“董卓祸国,这是事实,少帝无错被废,这也是事实。”审配道,“只要大义在先,明知不可为,也亦为之。”</p>

“正南,你觉得我们有几成取胜把握?”韩馥问道。</p>

“一成都没有。”审配苦笑道,“我只看到雒阳战火纷飞,根本看不到什么所谓的僵持。谁跟我们僵持?董卓还是胡才?胡才的白波军就是打败了董卓,难不保他们握手言和,两人联手的实力天下谁人可挡?要知道白波军和黑山军、黄巾军同出一脉,董卓如果招降黑山军和黄巾军,这会是如何?”</p>

“废黜当今天子?我真不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弘农王现在在哪里?而当今天子在董卓的拥护下,皇位更加牢固。即使董卓被灭,这天下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皇帝。我实在想不明白袁绍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想另立新帝?他想让白波军去对付董卓,胡才是白痴吗?胡才现在是征北大将军,是董卓封的,但却是名正言顺的征北大将军,袁绍能给他什么?就是白波军加入了联盟,他们会真心实意与董卓拼命?胡才如果想找董卓拼命,他这个时候不会一动不动。”</p>

韩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p>

“子惠,你呢?”</p>

“正南刚才已经了,大人即使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这是没办法的事。”刘恭道,“不过大人可以等一等,看看其他州郡的反应再。讨董联盟形成后,大人可以负责为其他州郡的大军提供粮草辎重。败了,大人可以自保,我们在实力上没有任何损失,赢了,大人的功劳还是很大的。”</p>

韩馥头,道:“就这么办吧。你去对袁绍一声,太行山黑山军下山抢粮,这事暂时缓一缓。”接着他看看众人,轻轻叹道,“依我看,白波军一定会帮助董卓。在这种情况下,武人和贼寇怎么会不联手?”</p>

大汉国中平六年十二月十八rì,东郡太守桥瑁以三公书宣告天下,历陈董卓十罪,传檄天下,号召州郡各起以兵,讨伐董卓。</p>

第二天,兖州牧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起兵响应。</p>

接着,典军校尉曹cāo,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青州刺史焦和、广陵太守张超、豫州牧孔伷、后将军袁术、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等陆续宣告天下,举义兵讨伐董卓。</p>

消息传到京城,董卓大怒,随即宴请众臣于相国府。席间,董卓命御史中丞许靖高声诵读三公檄书。众臣大惊失sè,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跪地请罪。</p>

这时,河东传来消息,征北大将军胡才加入伐董联盟。</p>

董卓顿时脸sè大变。</p>

“快,立即拟旨,急召右将军朱俊回京,命令他见旨即回,不得耽搁……”</p>

“急书叔颖(董旻),叫他想尽一切办法把皇甫嵩留在长安,务必不能让他离开长安。”董卓道,“槐里大营的两万北军刚刚由董越接手,这时候急需时间整顿和安抚,所以千万不要把皇甫嵩逼急了。”</p>

“急书董越,立即趁着过年的时候收买北军各级军官,叫他务必在一个月后完全控制这两万北军。”</p>

“急书牛辅和贾诩,重兵驻防黄河渡口,严密监视河东白波军的动向。如果白波军大量集结,立即攻占安邑。”</p>

“急书张扬,重兵驻防河阳、温县一带,以防王匡率军攻击兵临黄河。”</p>

“命令胡轸领兵马到洛阳东南的荥阳一带驻防,吕布到洛阳西南的阳人一带驻防,以防止各州郡兵马率先发起攻击。”</p>

“命令郭汜率部进城,驻防洛阳十二城门,巡檄京师。把我的三千飞熊军全部调进城内jǐng戒相国府。”</p>

十二月下,天子又下旨,罢免东郡太守桥瑁,并将其定为叛逆大罪,诛九族。接着天子又连下十几道圣旨送往各地州郡,严厉责斥后将军袁术和其他十几位州郡长官不能明辨是非,听信桥瑁构祸,竟然举兵参予叛乱。天子明言,只要诸位州郡长官能迅速罢兵,急送赋税入库,献请罪表,可免死罪。</p>

…………</p>

雒阳。</p>

荀彧大步走进了司空府。</p>

荀彧二十多岁,身高体瘦,白面短须,一张棱角分明而刚毅英俊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清雅而略带稍许孤傲。荀彧是少府属官守宫令,他要辞职不干了,特意来找叔父荀爽帮忙。</p>

因为袁绍等聚集大军讨伐董卓,雒阳的大量官员离开雒阳,所以此时董卓随即奏请天子下了一道诏书,洛阳京官要是再有人敢私自弃官逃离,将祸及宗族家人。此旨一下,洛阳各级官吏掾属逃亡数量大大减少。再有逃的,也就是象许靖这样家不在洛阳的人。</p>

荀爽叹息道:“文若,国家危难之际,应该义不容辞为国效力,而不应该……”</p>

荀彧不屑地冷笑道:“叔父大人,今rì的朝廷是董卓的朝廷,而不是大汉的朝廷,我不愿意为董卓这样血腥残暴之徒效命。董卓是谁?不过是一介莽夫,这种人,如何能治理国家?他以为他的刀要比我们的笔犀利,以为帝国儒士都给他吓破了胆,这种蠢人,他懂什么?而且妄图想与贼寇白波军联合,这种人在干什么?他要遗臭万年。”</p>

“正因为董卓是一介武夫,是一个血腥残暴之徒,危害到了社稷的存亡,我们才更要留下来。难道只有用武力才能挽救大汉于即倒吗?”</p>

“武力只会加快我大汉的败亡。”荀彧摇头道,“我不愿意留下来,也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我只有逃避了。我回家之后,要带着族人向南迁移,以躲避战祸。颖川乃四战之地,必有兵灾,我必须要立即赶回去拯救宗族。”</p>

荀爽沉思良久,缓缓头道:“也好,家中也确实需要你这样的人回去拿拿主意,否则会出事的。”</p>

“叔父大人,我要带着家一起离开洛阳,请叔父大人多多帮忙。”</p>

荀爽为难地道:“你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为什么非要这个时候离京?董卓如今对离京的官僚非常痛恨,这些人都是叛逆,假如他一气之下派人于中途……”</p>

“叔父大人,来不及了。白波军这一次打败了董卓的西凉军,是不会放过这个趁火打劫的机会,一旦白波军渡过黄河,那时战火连天,恐怕谁都走不掉了。”荀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道。</p>

荀彧是荀家的人,是豪门士族,对白波军也和其他的豪门士族的人没有区别,在荀彧的眼中,白波军和董卓一样,是危害大汉帝国的。这一次董卓派李傕去讨伐白波军,荀彧为此对董卓有所改观,但是没想到白波军打败了西凉军。而现在白波军与袁绍等人联合讨伐董卓,荀彧也不看好袁绍等人,只想带人离开。</p>

“好吧!”</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