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雒阳之战(5)(2 / 2)

加入书签

袁绍看着审配笑道:“正南,现在韩大人是不是很着急?”</p>

审配其实早就投靠袁绍了,只不过韩馥不知道而已,此时他听到袁绍这么问,就笑了笑道:“韩馥不得不怕,征北大将军虽然支持他,但现在征北大将军在巩固并州的上党等郡,没有多少兵马帮助他,现在冀州的大部分门阀投靠主公,韩馥能安心才怪。”</p>

袁绍闻言哈哈大笑,胡才想利用韩馥对付他,但他看了袁阀在豪门士族中的影响力,恐怕也只有韩馥才明白袁阀的影响力,这大概与韩馥是袁阀的门生故吏有关。</p>

逄纪道:“现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想要讨伐董卓,振兴大汉帝国,必须要一块据地。”</p>

袁绍浑身一震,不过发生了这么多的事,袁绍觉得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将来。</p>

</p>

这一年多来为了讨伐董卓,他袁绍联合了天下的豪门士族殚jīng竭虑,浴血奋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袁绍心里都想着重振社稷。但面对今rì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袁绍有些茫然了,这到底怎样重振社稷,他们却一直没有清晰的思路。特别是逄纪的那番话,犹如醍醐灌,拨云见rì,让袁绍突然看到了前进的方向。</p>

霸业是什么?讨伐董卓即谓谋霸业。</p>

chūn秋时,天子失政,王权旁落,诸侯纷扰而起。率先挑战王室权威的便是郑庄公。郑庄公经常冒犯周桓王,周桓王率兵讨之,结果大败。霸权之锋芒,开始于郑庄公,但真正登上霸主之位的却是齐桓公。</p>

齐桓公在管仲的大力辅佐下,国势rì益强盛,不过,齐桓公没有去挑衅王权的威严,而是提出了“尊王攘夷”之策。他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由自己担任盟主,扶持周王室,讨伐不臣诸侯,意图重建周公辅国安邦之伟业。周王知道王室衰落,皇权已轻,自己已经无力统摄天下。</p>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正视现实,依托一方霸主稳定社稷。于是,周王诏告天下,赐齐桓公侯伯与王命,辅国安邦。(侯伯,即诸侯之长。王命,即持王命以号令诸侯的权力。)</p>

齐桓公之后继为霸主的是晋文公。晋文公时,周襄王的异母弟弟子带率狄师(胡族军队)攻占了王城,自立为王。襄王败逃后随即向晋、秦两国求助。晋国大臣咎犯劝晋文公出兵勤王。晋文公遂出兵戡乱,帮助襄王复位。不久,晋文公又在城濮大战中击败强大的楚军,从此威镇中原。周襄王闻讯后,立即赐晋文公侯伯与王命,与自己共治天下。</p>

这便是为后人所称道的“桓、文之功”。</p>

当时,孔子以为诸侯的霸权能够辅佐周王,成就辅国安邦之业,所以称之为仁者的行为。但等到战国时,诸侯逐王,先后僭号,周王只好自称天王,以别于僭越的诸侯王。这时孟子看清了诸侯由称霸而称王,代周而立的实质,遂称chūn秋五霸为三王之罪人。</p>

大秦帝国末年,刘邦还不是一样?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隐而不发,以汉中为基,建立大汉帝国,而他袁绍现在面临的问题和这些先辈们一样,是不是也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p>

袁绍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和chūn秋战国也差不多,图谋霸业,辅国安邦,不失为拯救和振兴社稷的一条出路。</p>

再加上他自己本有谋篡之心,如果霸业可成,则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p>

不仅仅是他袁绍,袁术也一样,只不过他袁本初隐藏的更好而已。上一次在雒阳的时候,袁绍曾经透露过他的野心,但是被他的叔父骂的狗血淋头,所以现在的他只是把这个心思隐藏在脑海中。</p>

袁绍明白,虽然现在的豪门士族支持他,但如果现在就透露他想称王称霸的野心的话,谁也不会支持他。</p>

称霸只是手段,称王才是目的。袁绍知道,如果要成就霸业,就要得到州郡大吏的支持。但是他如何才能让州郡大吏相信他称霸不是为了称王,而是为了中兴社裸之大业?</p>

只是现在这个时候图谋霸业,是不是不合时宜,或者时机未到,太早了?</p>

逄纪道摇摇头,“此时天子蒙难,皇权旁落,各方势力雄起,国祚濒临灭绝,天下已经大乱,正图谋霸业的时候,若再迟延,天下社稷就难了。放眼看看当今天下,也只有主公有这样的能力,如果主公若不再图霸亚,则大汉亡矣。”</p>

“今rì天下已形成五大势力。最强者就是董卓,董卓挟持天子和朝廷,拥有关中之利,手下有雄兵二十万。兵强马壮,只要他恢复了元气,短短数年来,他就能横扫天下。此时的董卓就像是大秦帝国,而我们大汉帝国也是起自关中而雄霸于天下。其次就是征北大将军胡才。胡才拥有天下最强悍的武力之一,十万白波军的战斗力不可瞧,特别是他吞并了度辽将军的一万jīng骑,麾下的铁骑兵有三万,战斗力不必董卓的西凉铁骑差,却因为占据了天下最贫瘠的并州,实力大打折扣。”</p>

“再次就是主公。大人虽只有渤海一郡之地,手下也只有两万军队,但主公乃袁阀家主,讨董联盟的盟主,奉旨承制天下。仅此三样,就让主公拥有了天下最多的财富,得到了各地州郡的鼎力支持,曹cāo、刘岱等人以主公马首是瞻。同时还占据了天下最大的大义。主公若以此为基础图谋霸业,和董卓、胡才相抗衡,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p>

“第四是袁术,袁术因为入主南阳,又得到了荆、豫两地袁阀力量的绝对支持,再加上孙坚、孔伷的相助,他也勉强可以算作一大势力。”</p>

“黄巾军是第五大势力。黑山军可分为黑山军和青州黄巾军,虽然黄巾军是大汉叛逆,但他们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大汉和上述四大势力的生存,所以这黄巾军绝对是当今天下一大势力。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p>

“更何况,就是我们不承认,只要征北大将军承认,这黑山军和黄巾军就会倒向征北大将军,这是我们绝不允许看到的。征北大将军的白波军,其实和黑山军,青州的黄巾军一脉相承,所以如果征北大将军联合黑山军和黄巾军的话,征北大将军的武力将突飞猛进。”</p>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承认这黑山军和黄巾军是一股势力,让他们dú lì于其他势力之外,只有如此才能阻止黑山军、黄巾军与征北大将军的白波军结合。”</p>

“此时主公同时面对四个对手,有几成把握可以击败他们?主公估计自己需要几年才能稳定社稷?”逄纪问道。</p>

袁绍想了一下,摇摇头,他心里沉甸甸的,面对董卓,胡才,袁术,黑山军和黄巾军,他一信心和把握都没有。他无法回答。</p>

“主公想成就霸业,必须拿下冀州,主公如果拿下冀州,以一州之地和董卓等四大势力相杭衡,估计能支撑多久?”逄纪又问道。</p>

袁绍沉思良久,长叹摇头。他还是无法回答。冀州粮草丰富,可以养十几万大军,但是无任是征北大将军胡才还是黑山军和黄巾军,都不会让他得到冀州的,况且,就是得到了冀州,冀州的发生潜力不一定比得上董卓,如果让董卓占领南阳,占领荆州,董卓的发展潜力比他强多了。</p>

“董卓会放过主公和袁阀,会饶恕所有参与讨董的人吗?”逄纪道,“不会,他会杀光所有反对他的人。所以主公没有选择。”</p>

“征北大将军胡才会放过主公和袁阀,征北大将军野心勃勃,他想占领冀州就,所以征北大将军是不会放过主公的。”</p>

“袁术会甘心情愿臣服于主公吗?不会。袁术想成为袁阀阀主,所以至少目前不会。更何况此时的袁术与主公势如水火。”</p>

“黄巾军会放过推倒汉室的机会吗?不会,主公是天下豪门士族的代表人,是黑山军和黄巾军的敌人,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黄巾军将成为我们最主要的对手。”</p>

“既然主公面对董卓,胡才,袁术,黑山军和黄巾军已经走投无路了,那主公还犹豫什么?此时不建霸业,主公何时才能辅国安邦,振兴汉室?”</p>

“只要建立霸业,才能振兴我大汉帝国,才能在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逄纪的眉飞sè舞,兴奋不已,袁绍成就霸业,他逄纪就是开国功臣。</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