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暗流(5)(2 / 2)

加入书签

这几年,天子虽然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了几年,但是他的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甘心做一个傀儡,他需要重掌皇权,所以他需要朝廷的大臣们支持。需要军队的支持。但是天子明白,大将军胡才的虎贲军是大将军自己一手组建的,是大将军的心腹担任统领的,人根本插不了手,唯一支持他的是北军和禁军,所以这一次他才希望北军出兵。只有北军打败了南匈奴的叛军,才能更好的为他所用,才能在以后有实力和大将军对抗。</p>

王允等人虽然看上去对他忠心耿耿,但雒阳事变的时候,他已经看清楚了这些豪门士族的真面目,所以他根本不相信王允他们,他只相信皇甫嵩和董承,觉得只要他们才能帮助他重掌皇权。</p>

黄琬和蔡邕听到杨彪的话,不敢再了。难道自己要阻止陛下建功立业,成为一代明君吗?</p>

黄琬,“陛下,这事关系到大汉社稷,还是朝议一下,听听各方意见为好。即使要打,也要想一个万全之策,要绝对保证并州之战大获全胜才行,否则,这就成了祸国之举了。”</p>

天子虽然对并州之战的前景充满了憧憬,但事实就是事实,没有钱打什么仗?他心里惴惴不安,下旨朝议。</p>

大臣们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意见很多。</p>

以司徒王允为首的大臣们坚决反对,他们要求陛下坚守攘外必先安内的祖宗法度,先赈济灾民,平定叛乱,稳定国内,等国力增强了,再谈重开战事,收复北疆疆域的问题。</p>

以尚书令皇甫嵩为首的大臣们坚决支持,他们认为目前鲜卑人的实力已经大为削弱,应该利用北疆的有利形势,趁胜追击,消灭南匈奴叛军,尽快收复北疆已经丢失的边郡。</p>

大将军府的人却在这个时候沉默不语,察言观sè。</p>

鲜卑人被虎贲军打败了,连鲜卑大王和连也死了,这个时候,北军出兵消灭南匈奴叛军,根本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北军组建不到一年,没有战斗经验,所以就是要消灭南匈奴叛军,也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所以皇甫嵩提出,这一次出兵,北军为主力,虎贲军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南匈奴叛军。</p>

以杨彪为首的大臣们虽然支持北疆战事继续打下去,但他们认为要等一段时间。最起码要等到十月之后,等粮食收割赋税入库,国家财政得到缓解,灾民安置也已经基本办妥之后再出兵开战。</p>

以大将军胡才为首的大臣们却没有发表意见,出兵的事是大将军胡才提出的,大将军府的人知道胡才想干什么,所以在这个时候沉默不语,想看看朝廷的这些人在这个时候是怎么选择。</p>

第一天各方情绪激烈,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大家不欢而散。第二天,天子下旨把王允等几位老臣再一次请来了。众臣再议。各方争论得更加激烈。蔡邕和董承一言不和,破口大骂,差就要动手打架了。</p>

晚上,王允、杨彪、皇甫嵩、卢植等人聚在王府继续争论。因为王允等人都极力反对出兵,所以皇甫嵩和董承打定主意要把他们服了。如果这些人不同意,北疆战事根本就没有重开的可能。</p>

杨彪摊开地图,翻出jīng心准备的各类文卷,和皇甫嵩两人轮流对北疆能否继续开战,开战后能否战胜胡人等诸多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p>

皇甫嵩:“这一次北军出兵,虽然是大将军借刀杀人,但是却是北军的机会,大将军的虎贲军我们难以插手,所以,我们如果想忠心大汉国,就必须有自己的军队,大将军在晋阳朝廷组建时,答应组建北军和禁军,但北军和禁军不过一万三千,这些兵马太少了,大将军在虎贲军在晋阳至少驻扎两万,如果兵变,我们根本不是大将军的对手,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充北军。但是在晋阳,在大将军的眼皮底下,我们怎么扩军?大将军会同意吗?不,大将军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而且在北军中,有多少是大将军的人,你们谁知道?现在机会来了,大将军想借刀杀人,削弱我们北军的力量,但我们北军可以借此机会扩充大军。到时候我们就有何大将军分庭抗礼的本钱了。”</p>

“南匈奴叛军还有七八万,这七八万铁骑想消灭他们,没有十万兵马是不行的的,但是十万兵马现在朝廷根本没有,在晋阳的虎贲军虽然有五六万,但大将军不是虎贲军需要休整吗?既然如此,我们北军是不是可以扩充几万兵马?有了这些兵马,虽然增加了朝廷的负担,但是我们能够把他们控制在手中,就是大将军也不敢瞧。”</p>

“平叛我们要先后出动五万大军,近十万民夫,根据测算,大约要耗费军资十到十二亿钱。这还是在yīn山大战和雁门关大战后,鲜卑人实力亏损的情况下。如果按你们的,等国力增强后再打,那至少需要再等十年。十年后,鲜卑人早就恢复了元气。十年后我们北征,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军资恐怕大汉国根本无力承受,换句话,北疆长城以北的疆域也就彻底丢了。虽然有朔方郡和雁门关在,但虎贲军在北方只有三万大军,南匈奴叛军和鲜卑人里应外合,朔方郡很难守住。另外,此次北疆大战的战场都在大汉国的疆域以内,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五原和云中境内,大军的粮草运输完全不成问题。只要有了充足的粮草保证,北疆之战定能胜利,诸位大人无须担心大战会失败。”</p>

黄琬,“诸位大人所担心的无非是大汉国库空虚和大汉国内的危急形势。但是并州的豪门有的是钱,这个时候,在大汉国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是不是要应该支持大汉国,支持天子?现在大汉国摇摇yù坠,他们难道不应该帮助大汉国吗?”</p>

“董卓,袁绍等人野心勃勃,他们是大汉国的叛逆,需要去消灭他们,以后朝廷的兵马财赋都需要安排在这上面,所以以后再打,大汉国的损失更大。这对谁都没有好处。”</p>

王允几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大汉国从中平元年黄巾叛乱开始直到现在,十年了,战火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是百姓军队还是国家,都饱受战乱的摧残,大汉国的臣民和军队早就不堪忍受了,而大汉国更是摇摇yù坠奄奄一息。这个时候不是发动大战,而是要休养生息了。大汉国就象一个连续奋战了十年的无敌勇士,这位勇士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现在再让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发起最凌厉的一击,其后果必定是油尽灯枯,轰然而亡。</p>

并州之战一旦开始,有几个忧患。一是军资能否保证,二是并州和冀州百姓能否忍受,三是朝廷能否稳定,这三者任何一个出现变故,并州之战必败。</p>

同时,这个时候董卓他们这些叛逆是不是会趁火打劫,他们会不会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出兵并州和冀州?</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