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北军(1)(2 / 2)

加入书签

而且李晨还,董卓因为吕布的背叛,对手下也不信任了,李傕等人对董卓的命令也有些阳奉yīn违了。这个时候的董卓只想董璜这些董家人了,就是牛辅,也得不到董卓的信任了。</p>

李晨还提到了一件让胡才十分担忧的事。</p>

如果关中持续混乱,对西凉的稳定和发展十分不利。这个时候,韩遂和马腾极有可能攻击关中。占据了关东,也就解决了西凉的贫困,韩遂和马腾当然愿意冒这个险。但关中至关重要,我们不会坐视不理。为了牵制我们的兵力,阻止我们攻打关中,他们会不会秘密联系袁绍?</p>

天子只能一个,要么晋阳天子,要么长安天子,所以不能让长安天子落入别人的手中,比如袁绍。</p>

袁绍的实力很强。如果让长安天子落入他的手中,对晋阳朝廷,对大将军非常不利。</p>

李晨的建议是,我们应该主动联系韩遂和马腾,伺机进攻关中,救出长安天子。如果能占据关中,把关中和北疆联为一体,我们定能早rì稳定社稷。</p>

胡才考虑良久,又和三府大吏仔细商议了一下,最后给了李晨一个“见机行事”的答复,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p>

李晨的考虑非常周全,虎贲军如能早rì攻占关中,对中兴社稷大业极有助益。但他们想到的,袁绍也会想到。如今袁绍占据了南阳,已经兵临武关,只要他能打下武关,他的大军就可以直杀长安。如果袁绍把关中、关西、关东联为一体,他的实力之强,甚至超过了虎贲军和晋阳朝廷。所以胡才估计他在稳定了关东后,会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关中。</p>

袁绍一贯坚持重建皇统,他只有重建皇统才能彻底根除袁阀的灭族之祸。袁绍如果先于虎贲军攻占关中,天子的命运可想而知,</p>

袁绍虽然不尊晋阳朝廷,不尊晋阳天子,但是他可以另立天子,刘表可能就是他的选择。</p>

因此,虎贲军能否攻占关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袁绍占据关中。关中被董卓占据也好,被韩遂占据也好,长安天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关中一旦被袁绍占据,长安天子必死。长安天子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死去,晋阳朝廷没有一好处。</p>

………………</p>

皇甫嵩于十月中赶到雁门郡的马邑大营,同行的还有北军四营两万人马。shè声营,步兵营,越骑营和屯骑营。</p>

皇甫嵩入驻大营后,立即向各部发出了北上攻击命令。皇甫嵩命令手下的越骑营和屯骑营校尉各自率军从东面分左右两路向定襄郡的郡治善无城发起了攻击。shè声营校尉苏堪从西面沿黄河北上,领军向骆县、桐过两城发起了攻击。李沛的步兵营紧随在苏堪大军后面予以策应,皇甫嵩率虎贲营紧随在越骑营大军后面给皇甫嵩军开道。</p>

十月下,越骑营校尉吴京率五千人马赶到了河yīn城,屯骑营校尉宋旭率五千人马赶到了距离河yīn城以西六十里的羽带原。两支军队在黄河南岸扎下了连绵数里的大营,竖起了北军的五支大军的战旗,同时间,十万民夫rì夜向两个大营里运送粮草辎重,做足了三万大军云集黄河南岸即将开始渡河攻击九原城的架势。</p>

原驻守河yīn城的匈奴铁骑在阿雄的带领下迅速南下赶到度辽水会合苏堪的大军,苏堪尽起大军向沙南城方向前进。(沙南城位于河套地区的东端,是黄河转弯的地方。黄河河道从此处开始由南北方向转为东西方向。)他准备在李沛的大军拿下桐过城继续北上之后,率军渡河攻打对岸的箕陵城,和李沛的北上大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拿下箕陵城之后,皇甫嵩大军就分成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攻打云中,到那时,南匈奴叛军就要面对将近四万庞大军队的凌厉攻击了。</p>

胡族一直以为汉军的攻击时间不是十一月就是明年,他们没想到汉军会把攻击时间提前到十月中。虽然提前受到了汉军的攻击,但胡族联军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的军队早在九月中就已经发动了对汉军的攻击。将士们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他们所要做的也就是改变作战策略而已。</p>

南匈奴叛军他们把利用股军队sāo扰xìng进攻改为了以坚守城池和草原游斗相结合的方法,争取最大限度地迟滞汉军的攻击速度。胡人不习惯守城,他们喜欢在草原上像野狼一样四下游戈,喜欢神出鬼没地突袭,喜欢诱敌深入然后再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但现在他们面对数量极为庞大的汉军军队,突袭围歼的办法都难以奏效,他们只能模仿汉人的作战方法,以坚守城池来阻碍汉军前进的脚步,争取坚守到冬天,把汉军活活拖垮。</p>

目前大汉国国内的形势非常严峻,内有诸侯之乱,外有灾患叛乱,国库空竭,百姓流离,物费匮乏,根本不适合出塞作战。大汉国晋阳天子和晋阳朝廷的大将军胡才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强行发动出塞作战,目的是为了在诸侯争斗上取得绝对优势。一旦天下重新统一,出塞作战是否还要继续下去就很难了。</p>

大汉国的诸侯最后无论由谁胜出,用何种方法胜出,毫无例外都要造成国力的极大损耗。强大的匈奴人当年为了争夺大单于之位造成了南北分裂,结果匈奴人由强转衰,从此失去了争霸大草原的实力。鲜卑人去年了争夺王位各部大打出手,实力减损,檀石槐历经数十年打下的江山转眼就要分崩离析了。</p>

汉人看样子也好不了那去。大汉国历经十年的战乱之后已经风雨飘零,大厦将倾,而大汉国的天子和大将军却置国家社稷的安危于不顾,在国家摇摇yù坠之际发动皇统之争,其结果不言而喻。</p>

须卜骨都侯和屠苏等南匈奴首领根据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综合分析之后,一致认为大汉国的诸侯之争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大汉国局势一触即发,很可能要爆发连场内乱。大汉国政局不稳首先就要影响到出塞作战的汉军士气和军需粮饷,然后这些汉军将士将迫于国内形势不得不撤回长城。如此一来,塞外危机也就烟消云散了,而汉军要想再次出击塞外,恐怕要等很漫长的一段岁月了。</p>

南匈奴首领认为,如果草原上的冬季在十一月中的时候如期来临,那下半年的战事也就基本结束了。在将近两个月的交锋中,南匈奴叛军只要把汉军坚决挡在五原郡之外,把战场牢牢固定在云中郡的草原上,那么冬季雪来临后,汉军也只有退回定襄郡坚守,而南匈奴叛军的目标也就完全实现了。至于冬季之后形势怎么发展,他们也无法估猜。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局也就是暂避汉军的锋芒,完全放弃yīn山以南的所有土地撤回大草原。</p>

但撤过yīn山,须卜骨都侯和屠苏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各部族在战败后,是撤到yīn山以北还是选择投降汉人留在yīn山以南?</p>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无任是他们的南匈奴还是才加入他们不久的东羌人,大部分族众都会选择留下来。翻过yīn山是鲜卑人的国土,他们迟早都要被凶狠的鲜卑人一口吞了,成为鲜卑人的奴隶,过上牲畜一般的rì子。而投降大汉人,他们的rì子要好过无数倍。几百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贵族首领们无法欺骗他们的族众。</p>

北疆两郡如果被汉军收复,叛军被汉人消灭,匈奴人和东羌人就失去了生存的领土,他们的族众虽然可以投降大汉国继续在这片草原上活下去,但他们这些贵族首领未必能得到大汉皇帝的赦免。</p>

尤其是须卜骨都侯和屠苏,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他们仅仅带着几万铁骑撤过yīn山,势必要沦落为拓跋武的部属,而他们的士卒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纷纷逃回家园,等待他们的结局将非常悲惨。除非他们马上再打回来,但他们失败之后,财产族众尽失,已经无力再打回来了。</p>

同样的,叛军刚占领的北疆两郡丢失,匈奴人和东羌人战败,鲜卑人拓跋武随即也就失去了匈奴人和东羌人这两个盟友,他也就完了。他现在实力亏损巨大根本无法和大草原上的其他诸部抗衡。</p>

所以,如今塞外的形势非常明显,匈奴人东羌人鲜卑人只有紧紧地抱在一起誓死奋战,否则大家都完蛋。</p>

</p>

拓跋武因为鲜卑大王的死,短时间不能派兵南下,但是拓跋武还是派了东羌人帮助南匈奴叛军,帮助屠苏他们。因为在拓跋武看来,屠苏他们这些南匈奴人根本抵挡不了汉人,现在鲜卑人没有实力南下,只能依靠东羌人帮忙。</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