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斗士永远都是少数(1 / 2)

加入书签

 下午,荆南市市委又开了较规模的沟通会,主要是确定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在荆南市调研期间,地方党委zhengfu,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后勤支援。顶点 23S.更新最快</p>

陈天海提出来,由荆南市国资办的同志为主,陪同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市里面调拨给督察局五台车,五名司机,随对待命,由督察局的同志ziyou支配。</p>

贾铭世并未反对。</p>

看得出来,孙昌平略略有点失望。他原以为贾铭世会有不同意见,要求督察局进行duli调研。</p>

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愿意掺和进去。</p>

不料贾局长却没有反对,似乎在贾铭世内心,也希望有人陪同。</p>

毕竟调查贺竞华这位正宗豪门子弟,红三代杰出人物,颇犯忌讳,贾铭世也不愿意落下话柄。</p>

会议开过,今天一大早,督察局的同志们,便兵分五路,各自奔赴自己的目的地,开始了调研工作。贾铭世今天的目的地,就是红星锻造厂。</p>

在荆南市近半年内卖掉的十几家国营企业之中,红星锻造厂规模最大,也最有特se。</p>

红星锻造厂,顾名思义,原先是一家军工企业,以前主要是生产锻造装甲车辆的外壳,拥有一千多职工,建于三十多年前,五六十年代,大三线工程的产物,但已处于大三线工程的边缘地带,在同类军工厂中,规模谈不上多大,技术也谈不上多先进,自建成之ri起,便有点“鸡肋”之意。</p>

计划经济时代,红星锻造厂是百分之百的铁饭碗,旱涝保收,直属兵器工业部,与地方没有多少瓜葛。但改革开放开始没多久,红星锻造厂就基本没有了军工订单,只能改为生产民用产品。但由军工生产向民用生产转变,当真谈何容易。</p>

大三线建设,当时的主旨思想是防战争,防空袭,大部分工厂都建在偏僻的山区,选址的首要一条,就是在工厂的周边地带,要有利于修建防空阵地。所以很多的工厂,实际上就是建在山沟沟里,两边的山岭,就是构筑防空阵地的天然屏障。</p>

红星锻造厂亦不例外。</p>

这样的工厂,从领导到工人,多年以来,一直都呆在穷乡僻壤,对于外界的接触,少之又少,主要信息来源,基本靠报纸和上级文件上获得。忽然转行,大多数人都顿感茫然,不知道要生产什么才好。</p>

此种情形,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困扰着几乎所有军工企业的领导人。</p>

据贾铭世所知,辽北省著名的一家飞机制造企业,生产歼五歼六战机的主力军工厂,眼下就在生产缝纫机上的零配件。</p>

不是缝纫机整机,而是零配件。</p>

飞机制造厂的境况,尚且如此窘迫,红星锻造厂无论在交通便利,工厂规模,技术力量之上,都难以望其项背,军转民之后,情况之困难,可想而知。</p>

前几年,红星锻造厂直接划拨地方,完全退出了军工企业的行列,归属荆南市管辖,行政架构倒是没变,还是正县团级。</p>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红星锻造厂这几年一直都在亏损,地方财政年年都要予以补贴,荆南市接下了一个烫手的大山芋。</p>

贺竞华出任荆南市市长,针对国企改制工作的第一刀,便砍在红星锻造厂头上。也没有搞什么优化组合,直接就卖掉了。细论起来,也不是整体卖掉,而是资源重组。从越中那边,引进了一个颇有实力的私企老板,与红星锻造厂合作,红星锻造厂作价两千万,并入私企,荆南市zhengfu是股东,持有合并后新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四十九,私企老板则持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掌握控股权。</p>

红星锻造厂的全体职工,一次xing下岗,优化组合,竞聘上岗。</p>

与制革厂的情形,倒是如出一辙。</p>

荆南市已经卖掉的十几家国企,有好几家都是采用类似的合作方式。</p>

作为老牌军工企业,红星锻造厂的职工是意见最大的,告状信也最多。鉴于红星锻造厂的规模和改制工作造成的巨大影响,贾铭世决定亲自去红星锻造厂了解实际情况。</p>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保密的——三封实名举报信,其中一封,便来自红星锻造厂,而且举报者就是红星锻造厂的原厂长段弘毅。</p>

实名举报的几个人,是督察局此番荆南考察的重点。</p>

昨天晚上贾铭世召集督察局会议的时候,曾有人提议,直接请这几位到酒店来谈话,被贾铭世否决了。</p>

虽然说实名举报,就是豁出去了,不怕打击报复。但贾铭世认为,还是应该尽可能地保密。</p>

有些举报人,举报之时是凭着一腔血气,没有考虑那么多后果,也许等举报信一寄出去,马上就后悔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