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周延儒不再纠结钱的事!(1 / 2)

加入书签

 “北方其实天暖的时候是和南方差不多的,只不过天暖的时候太短,现有稻种在天寒的地方不够时间长而已。只要找到生长期比较短的稻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想些其它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暖棚里育苗,等天暖之后移到大田里。厂务区不是能做玻璃吗?用玻璃当窗户做些光亮的暖棚,亦能解决这个问题。暖棚里可以做成双排的架子育种,如此一个暖棚就能多培育近一倍的稻种。”朱由检继续和宋应星说怎么克服北方种稻不利环境的思路,用暖棚育苗、育种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既能提高效率,亦能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大田里育种要建隔离带,暖棚就不需要这么麻烦。

“陛下的这些思路和想法,让老臣有茅塞洞开之感。若是能培育出合适寒地种的稻,国朝局势将会大变。老臣有个疑问,陛下、在黄龙府一带确有适合种水稻的地方吗?”

“有!哪那一带水网纵横,还是一块极大的平原。只要是能培育出在密云北部的野外种植的稻种,黄龙那里就应该能种。现在的辽东一带,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吧、朝廷开个专事农业的大学,由宋先生兼任校长,专事农事方面的官吏培养,同时做农事方面的研究。朕设大学,不光是没了培养人才,大学即是为国储才,亦是为国储技,敢为天下先的场所。”逮住一只羊使劲薅羊毛,老宋头这种多专多能的顶级人才,被朱由检给用的有点狠了。

与宋应星谈完正事后,朱由检意犹未尽,干脆找来了周延儒,趁热打铁将办农业大学还有其它几所大学改变办学思路的事给理清楚。

“太师、今年太学的理学院和工学院,直接拆分为大明文理大学和大明理工大学,然后再办一所大明农业大学,同时将将校堂改名为大明军事大学,加上之前的大明师范大学,共计为五所大学。所有大学生分为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三类,专科生学制暂定为一年等招生正规后改为三年,本科生暂定为两年正规后改为四年,博士生学制暂时定为三年,正规后改为六年。大学的经费由朝廷和宫里共同负担,暂定每所大学朝廷每年拨的经费是十万两银元,这钱朝廷现在能出的起吗?”

“一年十万两?今年朝廷收的税是三百多万两,挤个三十多万两倒是能行,到了明年朝廷应该能出的起。不过办这么多大学,是不是生员有些多了?不算将校堂,现下朝廷每年要招六千多生源,若是再办个农业大学,就是七八千生源,长久下去恐难有那么多职位来安排他们。”

本以为周延儒会在钱的事情上纠结,不成想他纠结的却是就业的问题。看来这老小子现在不愁钱了。

老周确实不怎么愁钱的事了,年终的财政核算下来了。今年收上来的粮税是一百四十万两银元左右,厂务区和宫里皇庄以及其它产业缴给户部的税是一百一十多万两,海关署的表现也很亮眼收的税是九十多万两,再加上从其它地方收上来的工矿税和商税有个二三十万两,总的税收是三百五十万两银元左右。这些钱除了还债以外,其它的都被用来做朝政开支,养兵的钱朝廷现在又不负担,可不是手头宽裕了?

这还是今年的情况,明年周延儒心里也有谱,照现在这趋势税收上四五百万两银元难度不大!这么好的形势下,为教育事业拿点银子,有何不可?给教育上投钱,是为朝廷培养后备力量,这是划算买卖。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iiread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要是将眼光只局限于北直隶一地的话,人确实有些多。但若是将目光放到全国,一年不到一万的大学生,可一点也不多啊?所以太师莫要担心,朝廷没法为大学生们安排职位。既然朝廷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宫里亦拿出相应的钱来支应办大学。不过宫里给钱的方式和朝廷的给法不一样,各大学要独立展开一些研究项目,宫里也会发布一些研究项目让各大学来指射。这些项目获得宫里认可后,会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陛下、这是何意?老臣有些不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