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七十一节:书接上回,由于小罗的赏识,李斯不仅官运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着沾光。有一次,李斯摆设家宴,下属都来赴宴祝酒。在这种热烈的酒席上,李斯想起了他的老师荀卿告诫他的"物忌太盛"。他感慨地说:"我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却做了阿房宫主管,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但是,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李斯并没有完全陶醉于高官厚禄之中,他对现实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p>

关于如何建立阿房宫企业文化,李斯向小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现在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现在的一些儒生总讲古代如何如何好,这是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企业统一思想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员工的稳定,有损于罗总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小罗下令焚书。</p>

按照李斯制定的法令,那是相当残苛的。凡是阿房宫规定不允许的书,不管任何人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此后,如果有敢再谈论诗书者"解雇";"以古非今者罚款;同事之间如果知道而不检举者,与之同罪;令下后三十日仍不烧者,罚站。于是,小罗下令焚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结果使阿房宫企业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p>

在焚书的第二天,两个员工暗地里诽小罗,并逃跑去了。小罗得知此事,大怒,派一位得力的侍从赵高调查,赵高审理下来,有四百六十余人被解雇。这就是历史上的"砸饭碗"事件。</p>

李斯又向小罗提出了统一企业文化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他简化园区标语牌的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门牌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整个公司。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园区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p>

鲁迅先生评论说,李斯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有"殊勋"的。遗憾的是,李斯手书已大多散失。现在,园区博物馆还收藏有李斯亲书的琅玡刻石,山东泰山岱庙现存有李斯篆书刻石的残片,这些刻石虽己严重残损,但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刻石,实为稀世珍宝。</p>

有一次小罗巡行,李斯等一同前往。巡行的路线是:先坐飞机到西安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然后再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流域到云梦,再沿长江东下直至浙江绍兴。登会稽山,祭大禹,并刻石留念。可就在北归之时,小罗得了重病,不久在河北钜鹿县住进了医院。</p>

小罗不能动了,李斯怕引起园区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病情。按照惯例,其职位应由程华继位。程华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小罗的焚书坑员工,当面提过意见,惹得小罗病中生气。这时,助理赵高也正在进行阴谋活动,他曾和杜牧要好,极力想让杜牧当总经理,因为杜牧其人不愿意争权夺利,势必要委托他打点日常事务,这样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他知道,唯一需要注意拉拢的是李斯,所以他就想方设法争取李斯也同意杜牧上台。赵高口才极好,善于雄辩,与李斯有这样的一段对话。</p>

赵高说:"罗总病重前有封信,没等送出去,就住院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在杜牧手里。决定由谁来继位;全由杜牧和我来决定了,你认为如何?"这是探听的口气。</p>

李斯说:"这是公司前程的言论,不是我们应该议论的。"反映出李斯对赵高的不满。但赵高早就对李斯的为人了如指掌,他让李斯和程华进行对比,李斯自觉不如程华魔力大。于是,赵高乘机又说:程华继位后必将任用别人,这话很能抓住李斯当时的心情。赵高接着又威胁说,现在园区实际上掌握在杜牧和他的手里,你李斯的命运也全都攥在我们的手里。李斯见形势不妙,就只好听从赵高的调遣了。赵高将小罗召程华来的书信,改为斥责他"无尺寸之功"、"不够朋友"的信。结果杜牧当上了总经理。应该说李斯与杜牧、赵高的结合,是为了互相利用,所以后来他们之间勾心斗角,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p>

【听我说,目前用下来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p>

李斯是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比政治上昏庸无能,文学上诗情画意的杜牧,当然要高明得多。他看到了公司的危机,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敢规劝杜牧。一次,杜牧责问李斯说:过去韩非曾经说过,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劳苦的,难道君王管理天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是因为他们无能。贤人有天下,就要让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治理天下呢?我想随心所欲,而又要永远统治园区,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吗?这时,李斯的儿子李由采购物资不利,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并讥讽李斯的无能。李斯因此心中恐惧,为得到杜牧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责之术"。</p>

李斯在上书中说:总经理若能行"督责之术",手下就不敢不全心全意为上司服务;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君王,如尧、舜等比百姓还辛劳,简直是受罪。</p>

什么是"督责之术"呢?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总经理的独断专行。李斯说:"对管理者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不敢轻举妄动。管理者对下属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众人,不能受属下的影响。"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实行"督责之术",员工也就不敢造反了,管理者的地位才能牢靠。</p>

李斯关于"督责之术"的主张,既有取宠于杜牧的一面,也有他继承法家思想的一面。在上书中,他也是一再引申不害、韩非的话,来证实自己的看法。不过,李斯讲得更加露骨而已。</p>

糊涂可笑的杜牧,不顾员工的反对,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此后,惩罚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弄得员工怨声载道。</p>

在李斯,赵高的怂恿下,杜牧更加奢侈腐化,胡作非为。杜牧为了修好阿房宫,又增加了预算。结果拖欠员工的工资,把员工推向苦难的深渊。为了管理层的共同利益,李斯劝杜牧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支出。当时,杜牧正与女员工宴饮作乐,见李斯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免职。李斯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赵高借机说李斯谋反贪污,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贪污,七月里被害死。赵高写一长篇报告文学,达到阴谋篇的顶峰,他把自己描绘成慈善家。</p>

赵高还算讲旧情。他在园的西南部,,修一个高大的土冢。墓的四周砌有石阶,墓前竖有墓碑,上刻"李斯之墓"。墓的四周松柏掩映,花木丛生,墓西不远处有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据传,李斯经常在此处纵马驰骋,马渴了就在此涧沟中饮马,后人便称此处为跑马岗和饮马涧。整个墓区岗岭高耸,涧水澄清,云浮碧野,鸟语花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唐朝诗人胡曾有诗曰:"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园区血染衣。"宋朝大诗人刘敞也为李斯墓题了诗。诗为:"二事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持沙丘有旧恩。"</p>

一晃过去数日,一日黄昏,灰鸽来到杏花村与杜牧喝酒闲叙,俩个人酒兴正浓。灰鸽顺口朗诵李商隐的一首诗:</p>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p>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p>

杜牧接过来说:"李商隐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我合称"小李杜",他慢慢的即兴作一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p>

灰鸽鼓掌称是,并说:"唐代爱国诗人李商隐,自幼师从令狐楚,与令女菡玉情同手足。而后错失良缘,悔恨交加。到头来远离长安,奔走天涯。</p>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p>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