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官员任命标准(1 / 2)

加入书签

 建宁二年七月一日,洛阳皇宫德阳殿。</p>

“陛下,会稽郡百姓呈上请愿书一份,请陛下任命会稽太守许生为扬州刺史。”</p>

早朝刚一开口,司徒李膺便出列道。</p>

刘宏闻言一愣,随即心中便是一笑,“这个许生此番作为,可真是不像设下诺大布局之人,如此幼稚的方法都能想出来。”</p>

随即刘宏道“众卿以为此事如何啊?”</p>

南阳来艳道“陛下,会稽太守能有如此民望,乃是大汉之福。”</p>

“臣附议。”</p>

“臣附议。”</p>

来艳刚一说完,南阳一系的朝臣便纷纷附议道。</p>

刘宏向下一看,只见汝南,颍川两派朝臣皆如老僧入定一般,丝毫没有表示看法的意思。</p>

然而此时汝南袁隗则是心中冷笑道“真是一群目光短浅之徒,如今陛下摆明了,想要打压我等世家,只要不是涉及我等世家肯本的问题,顺着陛下便是了。”</p>

“区区一个会稽许生,值得尔等对抗天子?愚昧。”</p>

果然,这时帝党的反击来了,一直在朝堂上未曾开口的刘修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因一封请愿书,便任命其为刺史大员,此法不可取,此风更不可长。虽说百姓呈请愿书,乃是大汉之福,是会稽太守许生治下有方。”</p>

“然此例一开,天下各郡太守必争相效仿,届时天下大乱矣!”</p>

“宗正此言差异,若天下各郡太守争相效仿,岂不是天下太平?何来天下大乱一说?”来艳开口道。</p>

太尉刘钜闻言出列看了一眼来艳,轻声道“太中大夫,且看清了司徒手中之请援书,这请愿书乃是新式纸张,南方少有,寻常百姓之家,怎么能买的起呢?”</p>

“这……”来艳顿时语塞,随即强自说道“想来是会稽大族所买,此更言明,许生乃是一干吏。”</p>

刘宏闻言道“好了,既然会稽太守许生如此贤明,那么便迁会稽太守许生为光禄大夫,入朝为官。”</p>

“陛下,光禄大夫与会稽太守同为秩两千石官员,怕是不能显示出陛下之爱才之心啊!”来艳不依不饶的说道。</p>

刘宏见此很是奇怪,上次许生贿赂朝臣之事,没有追究南阳世家,难道南阳世家便不长记性吗?</p>

于是刘宏笑道“爱卿所言,正是朕今日所要与众卿商议之事。”</p>

“朕以为朝中大员不仅仅要有朝堂之经验,亦要有治理地方之经验,连百姓之所需皆不知,如何治理?”</p>

“是故,朕在此宣布一道,大汉文官升调的标准,其一,秩两千石之地方官,需有治理一县三年以上之资历,亦需九卿部署为官两年以上之资历,二者缺一不可。”</p>

“其二,升调九卿者,需有地方秩两千石官员任职五年以上之资历,朝中九卿部署秩千石以上为官五年以上之资历,二者缺一不可。”</p>

“其三,升调三公者,需有任职刺史五年以上之资历,朝中九卿五年以上之资历,二者缺一不可。”</p>

“其四,初为官者,官职不得高于秩六百石,可为九卿部署,可为地方主官。未有两年以上资历者,不得提升。”</p>

“众位爱卿,此四条便为大汉今后,官员任命之标准,朕虽为天子,然仅有三次破格提拔之权,君无戏言,望众卿督促之。”</p>

朝中大臣一听最后一句,“望众卿督促之”都出来了,还能说什么?再说了,没有这个准则的,光是朝中的潜规则,就能让朝中大臣们在一个位置上,待上几十年。</p>

【小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大家可以试试,www.mimiread.com】</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