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神医的讲解(1 / 2)

加入书签

 第九十八章神医的讲解</p>

“咦,龙爷爷,那不同的药是怎么搭配起来的呢?这么多药,会不会有些作用是相反的呢?我吃的西药中每次都混合了一大堆,这么多药一起吃下去,会不会把胃都弄晕了啊?”林晓初小心翼翼地收好药,然后好奇地问龙世栋.</p>

“噗??????”龙世栋听了她的话差点喷了出来,把胃弄晕?这是什么想法啊!他扶了扶眼睛,解释道:</p>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叫作中药的配伍。中药通过配伍,可以对较复杂的病情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而获得安全及更高的疗效。古代医家经过长期认识与实践,对药物的配伍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将其总结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p>

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相伍为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如石膏、知母合用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p>

相使:即性能不相同的药物相伍为用,能互相促进,增强疗效。如补气之黄芪与利水之茯苓合用,能增强补气利水之功。”</p>

“相畏??????”</p>

“是不是一种药的作用能把另一种药压制啊?”还没等龙世栋说完,林晓初就插嘴道。</p>

“嗯,你的理解能力倒是不错。”龙世栋诧异地看了林晓初一眼,点了点头道:“相畏:即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抑制。如半夏和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半夏和南星畏生姜。”</p>

“喔,明白了。”林晓初眼睛一转溜,有些得意地道:“看来我还蛮有学医的天赋的嘛,对了,还有三种呢?”</p>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的毒,,绿豆能解巴豆的毒,所以说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p>

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互相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龙世栋耐心地解释道。</p>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对吧”林晓初又抢着说道。</p>

“对,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芜花。”龙世栋回答道。</p>

“咦,那为什么会反呢?”林晓初像个好奇宝宝似的问道。</p>

“中药学里有一种配伍禁忌,成为十八反,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p>

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p>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神农本草经》记载有祛逐邪气的作用,被列为下品。《名医别录》记载“其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抑扬,目痛不可久视。”《药性论》记载“其味苦辛、大热、有大毒。”</p>

“至于半夏,十八反认为,半夏能燥能润,辛通气,能化液,故润燥;栝楼、贝母、白蔹、白芨均能化痰,开窍,清热。乌头辛热有毒,能去寒湿,散风邪,助阳退阴,其所以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芨者,寒热之性不同也。海藻大寒消肿毒,甘遂、芫花、大戟开瘀利水,下药峻剂。如果与甘草同用,就会使上药之毒性增加,故不能与甘草同用。诸参皆能补气,芍药能收能敛,细辛虽能宣散风邪,但又能补肝润肺,主治咳嗽上气,说明此药能下行。</p>

这几味中药和专司涌吐的藜芦,自然是背道而驰的,当然不能在一起使用。可见,所谓相反,主要是药性相反,医者在处方配伍之时,应当尽量使药物减少相互矛盾。”</p>

“哎,看来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这些东西,一般人不花点时间,恐怕真的记不住,万一忘记了,用了相反药,那岂不危险了?看来中医的危险性也是很高的啊!”林晓初听了,顿时感叹道。看来不是人们讨厌中医,是中医太难学了呀,恐怕一般人听这些,估计没听几句就要打瞌睡了。</p>

“其实不然。”龙世栋摇了摇头道:“很多时候,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时候你看似矛盾的,却相反能起到相助的作用。这乌头和半夏,中医里面经常用在一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