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内阁体制(1 / 2)
中国之所以落后,和西方相比,最大的原因就是体制问题。</p>
现下西方强国普遍实行的是内阁制,由内阁组建国家政府,选用专门的治国之才,统管一切国家事务。</p>
这组阁的政派,乃是选举产生,体现了民意。而内阁首臣,又是由国家君主任命,体现了对国王负责。</p>
究其源头,内阁制度的发轫,却是在于中华。</p>
大明中难之前,朝廷以殿阁大学士主持中枢的做法逐渐成熟,即使皇上三十年不上朝,国家职能依然正常运转,各项国事依然有条不紊。这副情景,正是现在西人所谓君主立宪的初开景象。</p>
当满清入关之时,西方的英伦三岛正开始了向中国学习内阁制,后来在光荣革命之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内阁治国。</p>
此后,欧洲各国争相研究中国的政制,掀起了启蒙运动,不仅一一建立了内阁制度,并且还探索了怎样将中国的科举化为公务人员的选拔。</p>
正是因为西方列强吸收了中国先进的政制文化,让专业的政才经营国事,因此国力蒸蒸日上,日渐富强。</p>
……</p>
这一篇言论,内阁次辅江直流,民间人才姬墨璃,听得都是目瞪口呆。</p>
七公子想,我们过来是谈生意的,怎么谈起体制问题来了?更奇怪的是,这江大人居然都不来问我贷款了。</p>
江直流对西伯利亚侯的见解,越听越有振聋发聩之感,“原来西人之所以强大,都是因为学习了我中华治国之道?”</p>
姬傲剑正色道,“是啊,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外邦都是蛮夷之地,能有什么文明?他们都是依靠汲取古老的中华智慧,才能略有成就。”</p>
江次辅道,“既然中华先有了内阁制,而西人都是我们的学生,为何他们现下国力强盛,船坚炮利,我们打他们不过?”</p>
姬傲剑道,“这自然是因为满清入关,中断了中华将近两百多年的历史进程。我们的内阁治国由此中断,而西人却趁机发扬光大,将内阁制应用下去,所以学生走到老师的前面去了。”</p>
江直流点头道,“不错,满清入关,乃是华夏大劫。”</p>
姬傲剑道,“这一场劫数,使得中华文明大大倒退。当年友邦人士过来,发现遍地都是如同野人的辫子发型,竟以为我中华沦为蛮野之地,这真乃奇耻大辱。”</p>
江直流叹道,“确实如此,本官这些时日和洋人谈判,言语之间,觉得他们视自己为文明之国,反倒觉得我中华不够开化,这真是岂有此理!”</p>
姬傲剑笑道,“跪拜礼之类,确实也落后了。”</p>
外国公使坚决不肯给中华天子磕头,这以前一直是个外交僵局。不过既然成为战败国,以后就再也不能在这一点上争执。</p>
江大人咳了一声,“跪拜是否落后,暂时不必去说。姬侯爷,你说洋人的内阁制已经发扬光大,那大明现下的内阁,和洋人相比差在什么地方?”</p>
姬傲剑道,“内阁制要真正发挥效用,需得是圣天子垂拱而治。”</p>
江大人眼前一亮,“愿闻其详。”</p>
姬傲剑道,“那满清伪朝的一百五十多年间,存在着一族的私心,以军机处和密折制度施政,搞得乌烟瘴气。这是体制上的倒退,所以中华日益落后于世界。现下大明虽然中兴四十年,但之前毕竟中断百载以上,内阁政制演化不足,又有厂卫重新掣肘,因此国力难以发展。”</p>
江直流不禁道,“我朝厂卫,确实为祸甚烈,甚于历朝历代。”</p>
姬傲剑道,“内阁若是不能真正放手而为,各项革新无疑也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p>
姬墨璃终于听出来了:这小子的意思是说,要想变法,首先需要扩大内阁权限。</p>
江大人在明国战败之后力主革新,但却不免受到守旧派的攻讦,被指为崇洋媚外,数典忘祖。</p>
如果是把强化内阁权限作为变法主旨,而把具体举措附搭其中,那变法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p>
一来,这变法之策就并非是学习西人,而是内阁制“正常演化”的需要。这内阁制本是中华首创,如今却被学生超过去了,大明更应奋起直追。</p>
二来,把变法的首要意图,换成了强化内阁,淡化君权。那对于朝臣各派而言,就是利益一致,有了齐心协力的共同方向。</p>
姬墨璃插口,“圣上无为而治,内阁拯救国家。江大人,你只要做到了,就是挽救华夏的千古功臣。”</p>
江直流苦笑道,“厂卫祸害黎庶,天下人共愤之。但他们高手如云,却又如何铲除?”</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