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报到(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剩下来的事儿,那就完全交由劳资科主管政工的副科长负责了。

这个人叫赵洪林,三十岁初头,白白净净的,戴个眼镜。人挺瘦,说起话倒是挺痛快。

说白了,外貌有点儿像知识分子,脾气却有点像技术干部,反正一看就不是工人,但也肯定不是大干部,他太过直来直去,身上没有大干部的那种城府。

不过对这样的干部,洪衍武倒挺有好感。因为这种人多半是务实的,有什么说什么,不爱算计人。而且从他的言行做派也能看出厂里的用人风气比较正。这当然是好事。

赵洪林在开场白后,还是搞思想教育。第一堂课先给大家讲厂史。

据他介绍,“北极熊食品厂”在旧社会原名“华北制冰厂”。

1937年才刚刚兴建完毕时候,恰逢“卢沟桥事变”,直接就被日本人给霸占了。直到解放之后,这个厂子才真正地回到人民的手中来。

1956年,在市“一轻局”的领导下,制冰厂与重文区“开源”、“新光明”、“屈臣氏”(沪海迁京)等七家汽水厂及本市几十个冷食厂合并。

从此开始生产汽水、冰棍、冰激凌等产品。全年产人造冰1 4 万吨,冰棍3 2 1 6 3 万支,冰激凌4 1 万公斤,汽水4 4 9 3 万打。

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和许多外国首脑的肯定,在国宴的餐桌上散发除了惊人的魅力,可谓熠熠生辉。

而之后,全厂职工再接再厉,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得过且过。而是不断创新丰富产品品种,同时增进产量。

1957 年,全厂职工就达到了7 4 1 人,产值860万元,一跃为当时全市最大综合性食品厂。

1958年,又开始生产罐头,职工增加到1782人,产值3191万元。同年正式改名为“京城北极熊食品厂”。

至今为止,“北极熊”的正式职工已经两千余人。生产上,除了大家众所周知的人造冰、汽水、冰棍、冰淇淋以外,“北极熊”还有涵盖了蔬菜、水果、禽、肉四大类的罐头,和酸梅汤、浓缩果汁、果酱。

而且除了民用,“北极熊”的各项产品不但供应国宴,满足外事需求,有时还会为部队,做军需定制罐头。

总之,赵洪林用充满自豪的语气想要表达的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瞧瞧你们,多有福气,一工作就进了我们厂。市属全民企业里的标兵,食品业第一大厂,还效益这么好。

要知道,“北极熊”可不是一头熊,那是一条龙啊。这里不是随便长一脑袋就能进来的。这样的工作你们一定要珍惜啊。

这一番话因为带了亢奋的语气,感染力很强,比刚才老主任还能鼓舞人。

这让几个没经过什么事儿的年轻人全不由自主挺了挺胸,似乎都觉得后背好像长的不是原来的那根儿脊梁骨了,而是插着根儿钢条,倍儿直、倍儿硬。

所有人里,只唯独洪衍武实在是激动不起来。

没辙啊,他是老油条一个,早皮塌了,很难再被忽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