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台阶(1 / 2)
最后咱们就得说到洪衍武的生意了。
这一次,尽管洪衍武大撒巴掌了,前前后后至少有俩月一点没顾上。
但由于分工明确,奖惩合理,利益分配有据可依。
底下人各司其职,让各方各面都运转正常。
这就是制度带来的好处了。
甭管是吃偏门还是怎么地,反正洪衍武用公司化的方式来管理的这些灰色产业,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创举。
他相当成功的让靠他吃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也就充分调动了他们各自的劳动积极性,合理地发挥出了他们各自的能力。
实事求是的来说,他所制定的制度,从合理性、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已经超越不少当代的港资和外资企业了。
甚至足够成为工商管理课程上供商业精英们学习的商业范本。
而另一方面,洪衍武带的这些人正因为出身是最底层的,却因为他拿到了最上等的收入,改变了生活轨迹,有了光明的希望。
他们同样反馈给了洪衍武一种正常企业难以企及的回报,那就是忠诚度。
许多人跟着洪衍武干,如今已经并不光只为了钱了,对他有感激、还有信任、还讲情义、负有道义。
有了这些东西,这伙儿嘎杂子琉璃球们所产生的凝聚力,恐怕都能与我们最讲团结和集体意识的军队相媲美了。
但这还不算完,在大家都把劲儿往一处使的情况下,偏偏还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那想不发财都难。
于是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出乎洪衍武的预料,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比如说外汇券套购吧,当下的社会形式是这样的。
1982年4月,来王府井逛街的人们惊奇的发现,在这条京城最著名商业大街的南口,伫立起了一个4米多高,六米多宽的巨大的广告牌。
广告牌上的内容,罗列的全部是日本“ny”公司的家电产品。
几乎同一时期,电视台播放的东芝广告带来的冲击也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
京城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在唱广告里的音乐,“偷去吧(toshiba),偷去吧(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
而随着创刊两年的《家用电器》杂志的发行量上升到二十五万份,王府井百货大楼,也开始把过去的分门别类的各个家用电器组合并,成立一个包揽了几乎全部家用电器的专卖柜台。
再加上尚未来到夏天,市场上的冰箱、电风扇就已经开始供不应求。最热门的彩电票在黑市里的收购价已经跃升为五百块一张,几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这些新变化无不在向人们宣告,家用电器热潮已经来到,提醒着京城人,你们的生活将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重新塑造。
那不用说,如今旅馆里谈成的业务中,进口的彩色电视机也就超过了烟酒,成了利润最高的主流商品。
卖出一台就够这帮小子们赚个三四百的了。
因此从春节之后开始,有不少人,每个月仅靠拿提成就能挣出一台大彩电来。
自然而然的,洪衍武的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一块,每月能平白多出四五万利润来。
服装批发上呢,“大宝”、“力本儿”算是把这一摊彻底撑起来了。
账盘得清清楚楚,不但运货到京,还得负责把货分批出去才肯跑二回,很是尽职尽责。
这几个小子也挺有灵性,见花城那边运动服卖得好,开始尝试着少批量往京城弄。
没想到这些衣裳一到京城就被疯抢,好销得很。
后来几个人一合计,就琢磨过味来了,是“女排”在起榜样效果。
于是开始大批量往京城倒腾,现在已经在京城掀起了一起“运动服热”来了。
而服装市场这边呢,“刺儿梅”也挺尽心帮衬着。
自从听说洪衍武想把摊子都租出去,她就主动帮着拉了一帮江湖里的老相识租了服装夜市的摊子。
现在的情况是,洪衍武也就剩十几个摊子没出去了,差不多原来市场四分之三的人都吃上了“供奉”,跑到“秀水街”挣外国人的钱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