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夕照街(1 / 2)

加入书签

 如同洪衍武脑中混乱纷纭的状态。

七月份的京城,也因为步入了一个各方各面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来自于社会各界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碰撞不断。

像解放军第四医科大学空军医学系学生张华,为抢救一名掏粪落人粪池的老农而光荣牺牲的消息就震动了全国。

并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价值观大讨论。

许多人都为张华“不值”,他们把生命当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认为此举是“金子换石头”。

而7月 16日,国家上层又批复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生的规定》,同样在知识份子、尤其是大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因为规定中指出,为保证培养人才计划的完成,高等学校的在校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不准出国留学。

高等学校毕业生,也必须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两年后,经批准,才能对外联系自费出国留学。

所以尽管规定正式为出国留学开了一道门缝。

但许多人,却仍不免感叹束缚颇多,抱怨政策有些不近人情。

而事实却证明国家的担忧并未杞人忧天。

因为在规定颁布之后,仅仅几年时光,我们自费出国的人数就由千人激增到了十万人。

这些踊跃迈出国门的,可几乎都是我们国家的精英阶层。

但当他们学业有成之后,却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归国效力。

如果规定中不加以约束和限制,想必我们国家花费了巨大代价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状况会更严重。

但这还不算什么,真正的危机,是我们整体社会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盲目崇拜,也开始蔚然成风。

如今不是“逢洋必败”,而是“逢洋必好”。

但这倒不能仅仅用“崇洋媚外”四个字来概括定义。

因为大约是长期处于“阶级立场要泾渭分明”的状态下,我们的国人都养成了“爱憎分明”的性子,翻脸如翻书。

恶起来真恶,好起来真好。

根本没有过度,昨天还把对美帝和日寇视为仇敌,今日便将对方当成了可以完全相信、依靠的朋友。

这件事从陈力泉、“小媳妇儿”两口子和安吉洛的接触就能看出来。

这小子现在一出门,再也遇不到带有政治警惕性的目光,感受到的全是无微不至照顾。

到处都能看见善意的笑脸,还经常会有正在学英语的年轻人主动打招呼。

他去公园、买东西都不用排队。要坐出租车,司机们都争先恐后。

就连坐个公共汽车都有人给主动让座。完全是一副超等公民的待遇啊。

就连他自己都不明白,怎么这身白皮囊就让他这么受人待见。

要说那些兑换外汇券的“黄牛”巴结他还情有可缘,可公园、商店和公共汽车售票员,又图什么呢?

于是长此以往,沾沾自喜也就不可避免。

要不是洪衍武早有嘱咐,千万别给丫脸,得让丫有一怕。

陈力泉和“小媳妇”也都不拿他当道菜。

否则这家伙的尾巴真能翘上天去。

同样也是在这个月,表现当前时代下,京城百姓平凡生活的电影《夕照街》正式开机,终于进入了拍摄周期。

这部电影的编剧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大约能体现出这部电影的创作动机。

“这几年,我想,究竟什么人是我们时代的脊梁呢?什么人应该活跃于舞台和银幕呢?我的结论是普普通通的人民。他们头上没有光圈,手上没有号角和权杖,脚下没有风火轮。他们有浑身的伤,内心的痛苦。他们口里也常有高声的牢骚,低声的叹息,他们背负着因袭和现弊的重担。然而他们内心又有着光明圣洁的火焰,他们在咬着牙苦干,他们在创造我们的幸福,开辟我们的道路,他们是生活的主人。要写就写他们,要歌颂就歌颂他们。”

而不得不说,洪衍武也正是因为思想上的新动态,他如今同样萌生出了与之相似的情感。

甚至由于能看到未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编剧还更爱、更珍惜这个一天天在不断像现代转变的京城。

于是他便通过“红叶”,主动把这部片子的合作范围加大了。

在原有的赞助基础上,洪衍武不仅个人出资让庞师傅承包了剧组拍摄周期的外送餐。

另外因为是炎炎夏日,他还带着“红叶”撮合剧组跟“北极熊”达成协议,让厂方答应免费赞助剧组五十箱的冰镇汽水。

而他出于个人喜好,和代表“北极熊”提出的新条件,就是希望能把福儒里观音院过街楼的街景,和“北极熊”汽水摊儿的风貌加入在电影当中。

同时呢,他还要求剧本改几句台词,想顺带夸一夸洪家的“衍美楼”。

不用太明显,点到就行,这主要为的是日后老铺重张做铺垫。

这也算是学日本人的招儿,东西还没卖,就先铺垫上广告了。

而对他的这些条件,导演经过全盘考虑,基本都答应下来。

因为导演虽然是个非常认真的人,甚至有点较劲。但他可并没有什么得奖、成名,广告费之类的功利心。

就是单纯想要给生活拍照,没有粉饰,没有虚构。好拍出京城胡同生活特有的美,和邻里间的那种人情状态来。

只要和这个观念不冲突,只要对拍摄影片有利,就一切可以商量,可以接受。

比如说拍摄地点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