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大战一触极发、二(1 / 2)

加入书签

 曹操闻言沉默半晌后,少时,便见曹操起身道:“林儿,你且看看这个。”</p>

曹林急忙伸手接过曹操手中的木简,细细看之,乃是淮南斥候所呈密函,上书袁术与寿春大兴土木,筑坛建宫,绣黄黑锦色服饰,着实有大不敬之意。曹林看到此处,心中叹道:“终于来了,袁术准备称帝了!”</p>

而那边厢的曹操此时却是望着窗外渐渐乌云密布的天空,双目忽明忽暗,半晌,只见他的嘴角轻轻的挂起了一丝笑容,似嘲讽,似悲怜的道:“这天,要变了!”</p>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六月,袁术于寿春大兴土木,建宫筑坛,祭拜天地,自称天子。国号“大成”,年号“仲家”,即一九七年为仲家元年。袁术在家中排行第二,故以仲字为年号,仲家即为次子兴盛之意。</p>

袁术称帝,顿时举国震惊,消息传到许都,一时间帝都风气云涌,惶惶之气弥漫整个城间。曹林一开始时并不在意,因为据他所知,袁术称帝不得天时,皇帝之位连三年都没坐满。而且论及能力,袁术这个人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但直到一次与曹操磋商之后,曹林才知道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p>

袁术的实力在经过曹操的一番透彻分析后,曹林方才对其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袁术的势力延伸与扬州,司隶,荆州与豫州。在南方诸侯中,就是刘表和孙策的实力也及不上袁术,其中被袁术占领的南阳郡乃是东汉第一大郡,拥三十七城,民众五十万户,人口不下二百四十万,至于被袁术势利衍伸的汝南郡,是仅次于南阳的汉朝第二大郡,同样也有三十七城,户四十万,二百一十万的人口。且江淮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相当的发达,袁术实力的雄厚,甚至要在此时尚未平复公孙瓒的袁绍之上。</p>

议事厅内,曹操面色淡然的观望着下方的诸将,只见下首的文物分布于两侧,密密麻麻的不下数十号人物,皆是曹操的心腹嫡系,其中许多人气质深沉高亢,一眼望去便知绝非泛泛之辈。其中,亦是包括屯骑校尉,还有曹林的大哥,长公子曹昂也在。</p>

在静默良久之后,只见曹操轻咳一声,淡然道:“诸位,今日府中庭议,皆乃为国为君,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诸公有话但讲无妨。”</p>

“回明公”说话之人,三缕飘絮,面白似锦,声调平板古则,但话语却是掷地有声,乃是被曹操引之为‘吾之子房’的中书令荀彧。“明公扶持汉帝,匡扶朝政,乃汉朝肱骨之臣。如今袁术篡逆,天下诸侯尽皆观望许都动态,若明公放纵逆贼,只怕数载之后,则效仿者多矣。”</p>

“效仿者多矣”曹操轻轻的抚摸着额下长须,缓缓点头道:“文若之言甚善。只是袁术非等闲可动,孤原意本待北定之后,方才收复江淮。不想人算不如天算,袁术竟行此忤逆犯上之事。实非在孤料预料之内。”</p>

众人闻言也是尽皆点头,但却缄口不言,此番之事却属突然,许都四面受敌之处,军马一旦南调,若短期内不能破敌,后面之势便岌岌可危。且袁术实力极大,绝非一朝一夕可破。但若不伐,则如荀彧所言,数载之后,四方诸侯尽皆效仿,汉家天子威望扫地,四方不尊,这对曹操的政治战略极为不利。“父亲,孩儿倒有一策。”众人闻言不由望去,待看清说话之人时,不由微愣,原来竟是长公子曹昂。</p>

曹昂接着众人的眼神,曹操闻曹昂答话,随即转首道:“昂儿,你有何想法但说无妨,勿需过于拘礼。”曹昂随即轻言道:“如今以我军一己之力,若要正面硬撼袁术,着实有些得不偿失,如今豫州牧刘备依附我军,可使其为先锋,一则可在对战袁术时引为臂助,二则也可消耗刘备实力,以免其羽翼过于丰满。江南孙策,徐州吕布皆与袁术有间隙,不如下诏征其为天子出力,一同合军南征。”</p>

曹操和荀彧闻言,两人的眼神顿时皆是一亮,而角落里的贾诩似乎早有预料,只是抬头淡淡的看了曹昂一眼,便又继续闭目低首。那边的夏侯惇则是摸着下巴道:“昂儿,吕布,孙策虽与袁术有隙,但事关重大,恐怕二人未必会轻易答应我军的请求。”</p>

曹昂正踌躇间,便见荀彧淡淡开口为曹昂解了围,“这点元让将军大可放心,吕布孙策分别占据徐州,江南,却无有名份。如今只需应承二人,借讨逆之功,策封吕布为徐州牧,孙策为会稽太守。必可成功!”</p>

曹林闻言也是心中不由大点其头,果然是王佐之才!深通治政与外交之道。吕布和孙策统领一方,一日不得诏书以正名分,统领军马便掣肘一朝。除非如袁术一般自立为帝,否则没有名分和爵位,在这个时代终是难以御驾一方兵将。</p>

只见曹操终于露出了笑容:“好!果然妙策,就依文若之言。”荀彧微微的轻轻摇了摇头,转头冲着长子曹昂笑了笑道:“此策非荀彧之功,当全赖大公子提点。”那曹昂闻言也是急忙冲着荀彧轻回一礼。</p>

曹操虽没出口称赞,但还是转头赞赏的看了看曹昂,接着道:“文若,你明日即刻请奏陛下,拟诏命议郎王浦前往江东,任孙策为骑都尉,兼任会稽太守,袭替其父为乌程侯。起兵讨伐袁术,并授意孙策就说此战他若能代汉立下大功,孤这里还有讨逆将军之职,吴侯之爵未有人选。至于吕布,先暂时许其徐州牧之职。”</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