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昌攻防(1 / 2)
“贼喊捉贼!”</p>
刘永福直撇嘴,内心却着实佩服不已。</p>
苏三娘在周晓峰府上,也就寥寥数人知道她的底细。作为亲信,周晓峰也不瞒他,这不几位娘娘前脚带人刚走,后脚湘乡县不到一日就发生了失踪案,没有鬼才是怪事呢。</p>
“莫非这就是少爷所说的厚黑之术?”</p>
他刚出门不过片刻,又急忙忙回到房中。</p>
“大帅,九江军情急报!”</p>
周晓峰接过刘永福递过来的小竹筒,展开里面的纸条,不过四个字:“东风,大雪”。</p>
再从书桌上找出一本黄历,看了看日子,手指在桌面上敲了几下,心里已经有了决定,转头吩咐道:</p>
“永福,召集旅帅以上将领前来议事。”</p>
.....</p>
咸丰二年十二月初一日,湘军大营全军誓师出兵,四面齐出。</p>
第一路,周晓峰亲领湘军,黎明领粤军,江忠源、塔齐布为正副先锋,总计近四万兵勇,两万余民夫北上武汉,救援武昌。</p>
第二路,周义成率兵南下坐镇涟水大营,他除了负责训练新兵增援北方之外,还有许多二线兵马将被派往湖南四境‘剿匪’,其中更有部分将士率先出发,动向不明。</p>
而此时,回到了湘南一带不数日的苏三娘也在忙着接收新兵,大部分竟然都是太平军旧部,余下小部分除了粤勇和南洋老兵,还有一些投军不久的读书人。</p>
“左手打右手,这戏还真不好演啊!”</p>
苏三娘想到周晓峰的安排,感觉造反简直成了儿戏,自己人打自己人,只是蒙外人。</p>
“嘻嘻,姐姐,这哪里是左手打右手,就是相公打娘子,哦,错了,两公婆打架嘛。”</p>
“死丫头,就你多嘴,找打!”</p>
.....</p>
湘军出发时,武昌城已是摇摇欲坠,危在旦夕!</p>
数百年来,武汉一直是内陆第一大城,武昌、汉阳、汉口并称“武汉三镇”。</p>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从汉阳分出。正德元年,汉口被定为漕粮交兑口岸,后又诏准衡、永、荆、岳及长沙等地的漕粮全在汉口*交兑,汉口由此而成为湖广漕粮储存、转运的中心。</p>
水运之便促使汉口商业及转口贸易日益繁盛,万历时汉口镇(商业中心)与景德镇(瓷器)、佛山镇(手工业)、朱仙镇(版画)便并称四大名镇。</p>
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港口,有“货到汉口活”一说,诗云:“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p>
九省通衢,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p>
汉口不特为楚地咽喉,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物,皆于此转输。</p>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p>
清代中期,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出现,源头就在汉口,汉口茶叶出口额居全球第一,国内茶叶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的近九成,而由汉口输出的茶叶则占国内茶叶出口总量的六成,汉口被誉为“茶叶港”,茶叶贸易之都。</p>
汉阳、汉口隔汉江而望,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则在长江南岸,与汉口、汉阳隔长江相望。</p>
此时,太平军已经北上近月,占领武汉长江北岸一线已半月有奇,数十万太平军将将武汉三镇仅存的武昌围了个铁桶般严实。</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