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风雨飘摇交瘁暴毙(1 / 2)
幽州祸乱平息,凉州兵势确愈演愈烈,韩遂、王国等西凉军实力逐渐增强,刘宏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平叛,皇甫嵩率军与敌相持陈仓,数月后大败王国,斩首万余。王国一蹶不振,被韩遂等吞并。西凉军尾大不掉,成为汉帝刘宏一大心病。
除了东北、西北两大战势此起彼伏,令刘宏首尾不能兼顾,派往辽东属国和玄菟郡的官员,全被公孙度赶回了京城,刘宏身心俱疲,已经没有经历与其计较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任其自然了。
而其他各州,或民众暴动,或黄巾军死灰复燃,虽然不成气候,却也搅得刘宏不得安宁。
在大汉摇摇欲坠之际,建平又迎来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精神大振的喜庆之事,沃沮归附了李毅。
沃沮东临大海,南与乐浪郡、濊貊相邻,西交高句丽,北方紧靠挹娄,西北与李毅接壤。沃沮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挖洞而居,使用的工具因地域不同而迥异,南部临汉地区,青铜器占据主导地位,北方较为落后,还处在石制时代,其生产力极为低下。
在征服扶余之时,李毅等便制定了,对落后民族和地区,施行怀柔同化政策。即不采取武力,又能使弱小势力归顺,而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实力,还能有益于提高落后人民的生活生产水平,此乃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此政策最初是针对挹娄而制定的,没想到沃沮确是第一个成功范例。不用武力便扩大了势力,这无疑是上之上策。这种怀柔政策,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对弱小民族实施立体交叉式的影响、笼络,使其的好感度逐渐加强,并产生依赖性和向往力。
不过也不是无原则的赠送,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一次性将其喂饱。每次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才能增加好感度,又能增大依附性。
此政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不会激起民族仇恨。还能增强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相待的政策下,使汉民族与弱小民族更容易相处。而李毅坚决打击民族以至种族歧视,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这对弱小民族更有诱惑力。
初占扶余之地时,由于本身还比较落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自身的经济生产上,对挹娄和沃沮等民族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也只能做到不欺凌弱使者平等往来之类最易办到的事情。
随着大量汉民落户于松嫩平原,对其进行了大力开发,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畜禽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手工作坊落地生根,种类从单一走向多元,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商品交易日益活跃,从相邻村镇小范围的以物换物,发展到全州范围的贸易往来,这也是运河的建成功劳。
民富军强了,政策才有实施的资本。粮食运不出,价格居低不上,对生产粮食的劳动者造成了伤害,但救助挹娄和沃沮的成本却大大降低了,随着每年赠送的粮米衣物分发到两族民众手中,他们对李毅的好感度逐步增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