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都是锦旗惹的祸(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大早,周宪章率刘永福、丘蓬甲、汉纳根、罗鸣芳等台湾文武官员,捧着一面锦旗,上书“千古义勇”四个大字,敲锣打鼓,前往西门町,义勇队驻地。</p>

义勇队早就得到通报,今天一大早,章军统帅周宪章要亲自来给义勇队送锦旗,三百多义勇队员着装齐整,精神抖擞,在驻地前的操场内列队,队长秋瑾、副队长唐才常都是一身戎装,站在队伍前面,欢迎周宪章。</p>

周宪章来到队伍前,秋瑾一声令下:“敬礼!”</p>

三百人齐刷刷立正敬礼,动作整齐划一,很有正规军的架势。</p>

周宪章心中感慨,这支义勇队员个个都是青年才俊,有知识有文化,而且,经受过战火的考验,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章军中的老兵不少,可有文化的老兵,却是少的可怜,如果义勇队能够留在章军中,那对章军的战斗力,将是一个飞跃性的提升。</p>

可是,正因为他们意志坚定目标明确,周宪章才不得不忍痛割爱。</p>

周宪章知道,这支义勇队里的人,不管是维新党还是革命党,都是油盐不进的铁脑袋,他们认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们互相不赞成,也绝不会赞成周宪章在台湾自立为王。</p>

周宪章举手还礼,说道:“义勇队官兵们,在不久前结束的台南大战中,你们不怕牺牲,奋勇杀敌,取得了活捉伏见宫贞爱亲王的辉煌战绩,伏见宫的被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嚣张的日军,因为伏见宫的被俘,士气一落千丈。可以说,当伏见宫在曾文溪落在你们手里的时候,就是日军失败的开始!义勇队所取得的战功,是台南大战的首功!”</p>

义勇队发出一阵欢呼。</p>

“我知道,义勇队没有一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然而,当日本的铁蹄踏上台湾的时候,很多台湾人都逃到了大陆,包括台湾民主国的总统唐景菘。而你们,却是逆势而上,跨海来到台湾,为了台湾民众的幸福,与日军展开生死搏斗。义勇队全体官兵的壮举,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千古流芳!今天,我代表台湾父老乡亲和章军官兵们,向义勇队敬献锦旗,以表达台湾民众和章军官兵对义勇队的敬仰之情!”</p>

周宪章说完,巡抚刘永福把锦旗打开,跟在周宪章身后的林耀祖一声令下,章军士兵们立正举枪,向天空三次齐射,场面肃穆庄严。</p>

周宪章从刘永福手里接过锦旗,面向义勇队,高声说道:“义勇队,请接旗!”</p>

周宪章话音一落,秋瑾和唐才常迈出两步,走到了周宪章面前。</p>

周宪章把锦旗送到了秋瑾面前,秋瑾正要接旗,唐才常喝道:“秋女士且慢,这面锦旗,应该我来接才是!”</p>

八十四、</p>

秋瑾斜了唐才常一眼:“我是队长,你是副队长,这锦旗,当然该我接。”</p>

“秋女士,这话恐怕不能这么说吧。”唐才常说道:“当初让你做队长,是我维新党人顾全大局。你们在日本集结的时候,要不是我们带着船来,你们能到台湾吗?在曾文溪,也是我先带着我的小队包围了伏见宫!这面锦旗,自然应该是我来接!”</p>

秋瑾沉下脸来:“唐先生,要是这么说,那咱们就算算账,你的队伍的装备,是孙先生号召海外华人捐款购买的,要没有我革命党人相助,你的队伍就只能拿着烧火棍上战场了!”</p>

义勇队两个小队,唐才常的维新党人组成一个小队,秋瑾的革命党人组成一个小队,打仗的时候,大家倒也不分彼此,可到了和平时期,两边就别扭起来,正所谓同甘苦容易,共富贵难!尤其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双方的矛盾更加凸显出来。</p>

周宪章只拿了一面锦旗来,维新党人和革命党人都想得到这面锦旗,这倒不是他们争功,主要是因为,这两方都想借这面锦旗发动舆论战,争取更多民众的支持,以壮大实力。至少,民众会认为,锦旗落在哪一派的手里,哪一派就是活捉伏见宫的功臣,民众对这一派的认同度就会大大提升。</p>

周宪章故意装糊涂:“两位不必争论,义勇队是一个分不开的战斗集体,这面锦旗,是送给全体义勇队员的……”</p>

秋瑾冷冷说道:“周将军,你应该明白,我革命党人与维新党人,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你别忘了,在上海的时候,就是维新党人的走狗黄遵宪剿杀革命党,那个时候,你可是站在孙先生这一边的!”</p>

唐才常也是一声冷笑:“周将军,你更应该明白,恰恰是黄遵宪救了你一命!周将军,你要是把这面锦旗送给了革命党人,恐怕,黄遵宪、刘坤一、包括你的恩师那晋,都不会答应!”</p>

周宪章故意装糊涂:“这一节,在下倒没想过,在下认为,活捉伏见宫,是全体义勇队员并肩作战的结果,维新党革命党不分彼此,其实,大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我中国富强,何必为了一面锦旗争吵。我看,秋女士是队长,暂且代表义勇队接受锦旗……”</p>

唐才常急了:“我维新党人从来就没认她这个队长!”</p>

秋瑾怒道:“唐先生,如此说来,你要和革命党人翻脸了!”秋瑾一摆手,一百多革命党人纷纷拔枪,枪口指向了唐才常。</p>

唐才常毫不退让,一声爆喝:“维新志士们何在!”维新党也刀枪出鞘,指向了革命党人。</p>

双方剑拔弩张。</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