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立国之本(1 / 2)
未来大航海时代的第一艘解放轮启航之前,这里就会变成一块吸引务工者的大磁铁大小工地,造船厂的众多岗位,还有航海学校的水手渔民招募,就足够把希尔齐建设成东埃尔塔最大的港口城市这还没有考虑纷至沓来的服务业从业人员。
改变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需求入手。有了岗位和需求,再烂的小渔村也能变成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明朝还是没什么名声的小市镇,到了清朝开设海关开始出人头地,到鸭片战争之后开始正式步入飞黄腾达尽管各国开设的租界是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永远的痛,但现在的中国人转回头去审视这座由于鸭片战争被强迫打开的口岸城市的发展历史时,总是绕不过这个最大的内因:
正因为有往来的贸易和聚集的资本,上海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成为了远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大都市,比起邪马台的江户神户都不遑多让。地处长江口的河运优势,和面对太平洋的海运优势集结在一起,在改开之后很快就让那个南边的东方明珠把这一称号拱手相让,正式标志着魔都成为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的中心城。
而这两大优势,和现在埃尔塔的第一大港希尔齐何其相似。两相对比一下,不难得出希尔齐港未来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大抵相当于中国的上海,亦或是北美联邦的新乡,就算不是金融中心也一定是物流中心。若能在这里投资或是置业,今后的富贵自不必说现在曼哈顿和上海浦东的地块,哪一块不是寸土寸金,商机滚滚
而对于现在居于西埃尔塔接受招募前往东部的工匠和工人而言,吸引他们的自然不是这番愿景,而是中方施工队开出的优厚条件:不仅包工作,而且包安家,其他福利更是纷至沓来前提是你得是有用之才。
伊拉贾这回可真是被自己的师父活生生把话原封堵了回去。待遇条件根据职位和工种按阶梯爬升这他也不是听不懂现在自己的师父已经顺顺利利地从一般木匠华丽转身成木制家具部门的小组长,专门负责判别旧建筑中的家具是否具备回收价值或应该继续使用,以及打造新的家具,待遇自然也要比自己好得多。
至于甘为人下那也没办法。中方对于技术工种的考核是根据理论和实操,然而伊拉贾对中文一知半解,还怎么去啃那些前人没有碰过的教材至于那些已经翻译成埃尔塔语的简明,入门教材,读懂了又能怎么样呢那些东西只要是个有点脑子懂得时势知道进取的小工都会去借一本来看,读懂了不还是个小工的命么
啊,怎么不说话了刚被批判一番的彼得泰泽奇趁机反唇相讥。不是挺能说么还能引经据典
尼捷罗伊赶紧盯了彼得泰泽奇两眼:沉默才好,沉默说明这毛小子长大了。彼得你就不能少说两句
师徒情深彼得泰泽奇意味深长地从牙缝里蹦出一句怪里怪气的吐槽,说完就夹起一大非常捆韭菜往自己的血盆大口里塞。
这倒不是什么师徒情深。尼捷罗伊的目光射得他徒弟的脸直发烫,我要还是他师父,我非压这小子学中文不可。不过他既然想自立,我就管不得他的事情。现在希望他学,不过是不愿意看见他像那个被闹腾得用挖掘机拆房子的傻蛋一样而已。
这世道变得有点儿快,跟不上的人似乎就得被赶到世界的边缘去。这已经是在座所有成年人的共识。当然这个学习就不仅仅是包括中国舶来的技术和文献,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习惯埃尔塔的新法制。条条框框是方便了所有人的生活不假,可一旦违犯小哈泽芬格现在还在医院里躺着呢。
不过鲍威特哈泽芬格的遭遇在他们眼里就是纯粹的胆儿大以及跟不上,不了解条例的后果。那些布告,传单上都写得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先问再决定做不做,什么做了要被挂路灯小哈泽芬格恰恰就是没仔细看或者没把上面的内容当回事,才落得这番下场。一闹二跳三上吊,乃至拦车鸣冤和宁死不拆,对于期望令行禁止的多尼瓦皇帝和中国人而言能有什么效果期望他们来拿出帝王的虚荣心,不分正误地怜悯弱者
工匠们一致摇头:这不可能。不过若是小哈泽芬格好好把自己的困境陈述一遍,还有可能得到一些微小的额外补偿。但要指望中方在这件事上扭曲众人一致的法律,那就未免是痴人说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