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好人还是坏人(1 / 2)

加入书签

 用十天的时间来拍摄一部电影,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李阳不得不接受,因为这一切都是他的胆大妄为造成的,十天,也确实是宋铮留给他的最长时间了。

宋铮在确定了将自己出演男主角宋金明之后,特意找来了原版小说,之前他一直以为,《盲井》是李阳的原创剧本,到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敢情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神木》,《盲井》这部电影就是脱胎于这部短片小说,原著的小说里,主要讲述的,也是两个专门以谋财害命为生的人,通过诱骗打工者同行去煤矿打工,在黑暗的矿井下将被骗者杀害,以此敛财的故事。

不过,无论从故事架构还是角色性格设计上,电影与原作都有诸多差异。

除了增设的人物和情节,或许最大的改变是对于结尾的处理,原版小说的结尾是中国传统小说中所沿袭的“大团圆”结局:宋金明最后良心发现,决定杀了唐朝阳后自杀。自杀之前,宋金明还向元凤鸣忏悔杀了他的父亲。后来矿主给元凤鸣补偿他死去的“叔叔”的赔偿金,元凤鸣把钱退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该拿。

然而在电影的改编中,结局是暧昧不明的,元凤鸣收下了赔偿金,茫然的继续在生活中前行。

李阳似乎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有意引导观众去发现那些看得见的故事背后,看不见的社会真相。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iiread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上辈子看《盲井》,宋铮觉得压抑,现在看过了原著小说,回过头再去回想记忆当中原版《盲井》的那些情节,宋铮感觉自己差点儿憋出了抑郁症。

骨灰像倒残渣一样冲到马桶里,骨灰盒被随手一扔甩在道边垃圾堆上,矿长底气十足地吼着,“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原来“草菅人命”这个词和日常生活也可以这样毫无违和感。

人们一直都再说弱肉强食,这是丛林法则,自然规律,可是人类社会居然还有它自己的一套生存体系,就是弱者欺凌更弱者。

一直看到的都是矿长如何挣黑心钱,不拿旷工当人看,但人性总是更可悲,小说里,剧本里反复出现着一句话“我同情他,谁同情我?”

所以,抱歉了兄弟,更弱者就为了弱者的生存贡献一下生命,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凭借这样的生存逻辑,故事当中的那两个恶人内心毫无愧疚,就这么靠别人的命来给养自己。

俗语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当一个人每天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时候,法律的约束就不再是最低的准则,而人性的黑暗面让生存往往成为贪婪的幌子。

上辈子,宋铮在看完《盲井》之后,他所能考虑到的并不算深刻,却很实在,只从一个简单的方面来想,从个体来说,穷不代表就可以草菅人命。

你穷、你孩子交不了学费,那些在矿底下的矿工他们哪个不是这样,穷不代表就可以罔顾人性,有手有脚,完全可以辛苦地赚钱,为什么杀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怕辛苦,因为杀人拿抚恤金来钱快,这就是人性的劣根性。

就算他们不再是下层劳动人民,日子过得还可以,他们也会投机取巧,不想认真工作,只想费最少的心力,拿更多的钱,哪怕再有钱,也会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择手段。

这个社会从来不是公平的,谁都有自己的苦楚,但不能把自己的苦楚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来换取自己的幸福。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有些人你觉得生活得光鲜亮丽,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巨大苦楚,谋取利益,总要有一个道德底线。

所以,上辈子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宋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觉得很拧巴,头脑当中的很多弯子,他始终都绕不过来。

说起来,宋铮并不喜欢这类题材的电影,太压抑,让人看着都觉得内心黑暗,可是看过之后,他始终都忘不了元凤鸣身穿一身土蓝色校服,满脸污泥,背着比他单薄的身体似乎还要沉重的包袱,转过身来,冲着镜头那一抹无奈、痴傻而又凄然的笑容。

宋铮自认为是一个爱憎分明、是非观念极强的人,然而,看完影片,他踌躇了,作为一个习惯了给所有人都贴上“好人”或者“坏人”标签的传统中国人,面对唐朝阳,面对宋金明,面对元凤鸣,甚至面对妓女小红,他高高举起的握着标签的手,第一次那么深切地觉得,颤抖了。

宋金明是坏人吗?

当然是!

能以这种冒认亲戚,带人进入小煤窑打工,继而害死对方,再以“亲戚”身份讹诈矿主一笔钱的丧尽天良的作孽手段谋生,他不是坏人谁是?

更可恶的是,他利用小聪明,甚至对同伙唐朝阳都要多昧两千块钱。

然而,宋铮实在是“恨”不起来这样一个“坏人”,若问他《盲井》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他或许会毫不犹豫回答:宋金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