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1 / 2)
客厅里,宋铮和冯晓刚围绕着《余震》这部小说的争论,随着整部电影的框架逐渐成型,两个人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了下来。
最开始,冯晓刚是非常不愿意去触碰这样一个题材的,尤其是文山地震才过去没多久,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有些历史事件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去碰的。通常需要多年的沉淀和十足的准备之后,一个电影人才能有把握去触碰这些名族的伤疤,否则不仅是对买票的观众不负责,就算是不买票不观看的人而言也是不负责的。
冯晓刚并没有这么大的把握,他担心拍出来的作品,不但不能让人的心灵感到慰籍,救赎,反而在人的伤口上洒一把盐。
可最终冯晓刚还是被宋铮给说服了,准确来说,他是被这个故事给打动了,宋铮今天是有备而来,既然是来灭火的,自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余罪》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权,早就被他给拿下了,为的就是今天。
徐凡又偷偷的出来看了一次,见两个人终于不再像斗鸡一样,终于松了口气。
“这样多好,哥俩儿有什么事商量着来呗,非要吵吵,让人听见了,也不怕笑话!”
冯晓刚没搭言,拿起酒瓶晃了晃,道:“没有了,再去拿一瓶过来。”
宋铮也跟着说道:“嫂子!家里有果仁儿吗?来点儿!”
徐凡无奈的笑了:“行!我这就拿去!等着啊!”
徐凡刚出去,冯晓刚和宋铮又围绕着一个问题争论了起来,争论的焦点就是对《余罪》这部小说内容的取舍。
对于这类电影,最重要的正是对小说内容的取舍,毕竟两个小时,说不完一本书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冯晓刚觉得,故事中的两个幸存的孩子方登和方达,他们的童年、青春期、青年和中年不应该一笔带过,否则的话直接奔着煽情去,然后请观众们哭,效果是达到了,但观众哭得不畅快。
冯晓刚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对于一个完整的股市而言,情节越是走马灯,对每一个镜头把握的要求就越高,一个不合理的镜头,便会坏了“一锅好粥”。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可宋铮却不同意,在他看来,关于方登和方达两个人物的成长过程,完全没有必要多加笔墨,整部戏的矛盾点应该主要集中在母女相认上面,别的地方说的太多,反而会让整部电影失去了灵魂,变得杂乱。
徐凡回来的时候,宋铮和冯晓刚还是谁都没能说服谁,徐凡一进门就见俩人脸红脖子粗的在比谁的嗓门儿大。
“这又怎么了?刚才不还好好的嘛!”
宋铮伸手接过酒和花生米,丢了一粒在嘴里,道:“这可不怨我,都是他,死牛脾气,一部电影拢共才两个小时,你打算在两个小时里说那么多,你能说的完吗?《一九四二》你就是这么来的,结果呢?”
听到宋铮提起《一九四二》,冯晓刚直接从沙发上蹦了起来,刚要开喷,就被徐凡一巴掌拍在肩膀上,又给按了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