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回:【合理避税】(1 / 2)

加入书签

 ……</p>

百姓的心思,是最会斤斤计较的。tsxsw.com</p>

当知道去服役是有去无回的时候,他们是让壮丁们逃跑出去。跑了要是被抓了那是无奈,但是跑掉了那就是自己的命好了。</p>

现在好了,有了一个有去有回的办法,他们就不得不考虑一下有利的办法了。</p>

新县令开出了饿了可以领粮的方案,是以前的县令从没有过的。</p>

现在的世道,税重,水涝,今天不知道保不保收,这家里的粮是越来越少了,今年是吃不到年底了 ,早晚家里得饿肚子。</p>

送个人去服役,而且还能有去有回,家里的温饱也有保障,这个办法明显是最好的!</p>

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计较。</p>

第二天,新县令又出了一条新的政策。</p>

只有良民,才能到县衙领粮食,不交税不服役的家人,都非良民。</p>

服役的家庭领的口粮,包括服役的人口的一份。</p>

就是说家里有五口人,一个人去服役了,家里只剩下四口人,来领口粮的时候,可以领原本五人的份。</p>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一份口粮留着存起来了。</p>

这个卖买好。</p>

所有的百姓在看到这一个政策出来后,没觉得是苛刻了,反而心里的算盘敲得响响的,天平向敖武这边倒了过来。</p>

而老汪这时候也散发出了消息,报名服役后,并不会马上被送去前线,而是先入教,学习两个月后,身体强壮了,才会出发去前线。</p>

这样一来,就是告诉百姓们,好不好,两个月后看效果再决定。</p>

到时候想要逃跑,还要看新县令的面子吗?</p>

少来了,在生存面前,新县令也就那么一回事。</p>

于是,陆续有人来报名了。</p>

几天时间,就有上百人来报名。</p>

老汪组织好人手,就让信徒带他们上学去入教学感应课,吸收灵气修炼。</p>

只要他们入了教,就不会不听从敖武的话,不会不去服役。</p>

当然,黄口一重天的实力,会造船而死,那也太可笑了。</p>

所以敖武对此还是很放心。</p>

交税和征兵两件大事都搞定了,敖武虽然尽着本职的责任,但是心里更向着百姓,不是杨广的帮凶。</p>

杨广定下的税,说实话,实在太重了,敖武想到了避税!</p>

当下的世道,百姓选择避税的办法,就是逃跑,离家出走,变成了户籍上没有人。</p>

而他们跑到了土地很多的大家族里面,给大家族种田,给大家族交租。</p>

这个租比朝廷的税要轻得多,百姓接受得起。</p>

大家族的土地多,有了人给他们种田,他们的财富就积累得多,他们当然高兴了。</p>

百姓避了税存活了,大家族得了工人高兴了,朝廷统计人口的户籍则是越来越少了。</p>

历史上出现过一个话题,唐朝再强盛,人口也没有隋朝的多。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百姓避税的问题。</p>

在隋初,杨坚文帝轻赋薄税,让百姓休生养息。</p>

这时候的税比大家族的租还要轻,于是大量的百姓离开了大家族,加入了户籍,所以这时候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被统计在户籍里面的。</p>

到了杨广时代,税重,战乱,使得百姓们又产生了避税的念头,于是又跑进了大家族里。到了唐朝时,政策没有隋朝那时候好,于是百姓惯性的没有离开大家族,使得唐朝统计人口的户籍的人数一直比隋朝的少。</p>

而唐朝的繁荣,也有着这样的黑户的功劳,他们为大家族创造了财富,使得他们有财力推进了唐朝的繁荣。</p>

在敖武看来,这样的避税方式太过于简单了。</p>

敖武的心里,已经生出了一些避税的新办法。</p>

在后世法律严谨的时候,都有合理避税的说法,在古代这个法律简单的时代,想避税还不容易不成?</p>

他叫来了老汪,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p>

“给我找,找到法律的漏洞,然后我们带着全县的百姓避税。我记得有一条,和尚的田是不用交税的,而法律上是均田税,百姓把田赠给了少林寺里,这田就不用交税了,和尚再送救济的粮食给百姓,不就可以了吗?”</p>

老汪听了眼睛一亮,表示他马上找法津漏洞,一定会找出来的。</p>

梁父县的事情,已经搞定,敖武不想在这里闲着,一直听着秦皇墓的消息,他决定去秦皇墓里看一看。</p>

梁父县的县衙,交给老汪处理,他现在是县衙主薄,他精通人事,做事情有条有理,又被敖武拉去找法律漏洞,一下子把法律研究了个七七八八,倒成了一个法律精通人士。</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有他在,放心。</p>

泰山的事情就更不用自己担心了。</p>

于是他连收拾都不用,就向咸阳而去了。</p>

四天之后,敖武到达了咸阳,找了几天,就找到了丘道长他们的行踪。</p>

看到星婆婆,丘道长他们愁眉苦脸的,就知道他们是遇到困难了。</p>

在两天后的一个夜晚,敖武跟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山洞,随后走了进去。</p>

敖武到山洞看看,里面阴气很重,显得有点儿冷。</p>

看来,这里是秦皇墓的入口。</p>

敖武跟着进去。</p>

很快到了一个古朴的石门前面。</p>

但是,丘道长他们似乎并没有进入石门,而是向另一边走去了。</p>

敖武看了看大石门,随后向那边走去。</p>

没多久,看到了一个小门,门打开着,里面是一个向上的台阶。</p>

敖武跟着走了上去。</p>

到了上面的一个小石室,两个陶土俑站在一张桌子旁边,跟侍人一般。</p>

再往里面走,有一个向下的台阶,向下面走,走到一半,却看到台阶旁边有一个旁洞。</p>

是人后来挖出来的。</p>

为什么不向台阶下面走去,而是挖个洞到一边去呢?</p>

敖武很奇怪,但是还是爬了进去。</p>

这里不熟悉,还是跟着 他们走。</p>

爬了二十多米,进入了一个小扁洞里。</p>

敖武看了看,这里是一隔层,高度不够一米,但是却很宽,少说也有几百米。</p>

敖武进来后,就听到那边有人声。</p>

但是看去却不明显,他跟着走过去。</p>

走了上百米,终于看到了中间有四五个人在那里。</p>

星婆婆,丘道长,玄志,万山几个人都在。</p>

“在这里收到的龙气,只怕不足够!”丘道长报怨道。</p>

万山哼道:“大门进不了,下道进不了,只能将就在这里了。你不怕前几晚那样丢了性命吗?”</p>

他这话一出,丘道长才闭上了嘴。</p>

玄志一直在挖洞,听到两人在吵架,不服地抬起头,说道:“你们要吵,都下来挖洞,真是的。”</p>

万山这才闭嘴。</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