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时间匆匆(2)(1 / 2)

加入书签

 楚瑶从宫里回来后,就有些闷闷不乐。</p>

她心里确实很感激吴皇后对她做的一切,但是,吴皇后对她的怀疑和抵触,却也让她觉得不太舒服。</p>

吴皇后虽然没有立即塞人,但是,她却对她旁敲侧击了好一会儿,意思无非是让她大度一些,别怀孕了,还整日里霸占着太子。</p>

楚瑶只是装作没听懂,在这件事上,她是绝对不可能大度的,更不可能妥协。</p>

吴皇后当然不会给她好脸色,铁青着脸让她退下了。若不是楚瑶现在怀着身孕,吴皇后肯定不会轻易就放过她。</p>

不过,楚瑶也是个脾气来的快,去得也快的人。这一点不快,很快就被她抛到脑后了。</p>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p>

太子妃和秦王世子的绯闻终于渐渐降温了,到最后也消散于无形。</p>

齐烨的报馆终于建起来了,报纸的名字就叫《闻达报》,闻达于天下的意思。</p>

报纸一开始,就请了一些不同流派的大儒们刊登了他们最得意的作品,很是吸引了一批仰慕而来的文人士子。眼见春闱就要到了,接着更刊登了历代进士的考试范文,在进京赶考的士子之间,引起来很大的反响。</p>

除此之外,报纸还会以最快的速度刊登陛下刚刚下达的一些旨意,国家即将实行什么政策等,对于那些想要了解朝廷动向的人,简直是天降福。</p>

还有关于民生方面的,哪里发了大水,灾荒,官府如何做出应对,朝廷派谁去赈灾等等。到了后来,报纸也刊登了很多,关于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刊登一些。</p>

话说,为了收集这些大大小小的消息,齐烨几乎用上了自己几乎所有探子,甚至还向陛下借了人,当然,不用说,天顺帝又参股了。这些人统统被称为“记者”,每天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都会快马加鞭地送到京城,再通过报馆里那些文采极好的转告人们撰写出来,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p>

当然,这些人也都会有一批不菲的润笔费,足以支撑这些人养活一家老小,而且还十分体面。</p>

这里面的大多数都是落第举子,也有不少文采极好,却屡试不中的人才,现在,他们在仕途上灰了心,才转而来到了报馆,也不失为一条出路。</p>

毕竟,这把报馆可是太子殿下的产业,为太子殿下打工,总比为其他人服务好得多,说不定还能被太子殿下看重,一飞冲天呢!</p>

当然,还有一些从民间收集的一些或幽默、或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等等。总之,闻达报已经发售,几乎是立刻就火了,甚至供不应求。</p>

现在,报馆里的报纸,除了送到各大茶馆,以及各大饭庄、酒楼等地方,还有专门培训过的报童沿街卖报,现在很多人都养成了每天早上看报的习惯,无论是当朝大臣,还是商人、文士等,只要认识几个字的,每天若是不看这《闻达报》,就觉得不得劲。</p>

就算不认识字也没关系,茶馆里有人专门给你读,所以,京城里有些闲钱的人,也都会去茶馆、饭庄坐坐。</p>

可以说,在京城,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闻达报》了,甚至,报纸也开始慢慢像京城外扩散,相信用不了多久,《闻达报》就真正地闻达于天下了。</p>

至此,事情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p>

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