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南烨迎娶蔡昭姬 二仙道贺诉前缘(9)(1 / 2)

加入书签

 南烨见于吉承认张角是南华老仙之徒心中更为疑惑。那张角的法术他是见过的,不论是铁棍落雷也好,投影幻术也罢,用科学二字完全可以解释的通,根本算不上什么仙法,与自己身上的技能更不沾边。若真如于吉所言,南华老仙的道术还在左慈之上,那又怎么会教出了个学科学、用科学的好学生来?</p>

心中疑惑的南烨问于吉道:“我也曾与那张角斗法。他那法术只是虚有其表,便是我也能一眼看穿其中奥妙道理,与刚刚元放仙长所用的道术截然不同。该怎么说呢……应该说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怎么会与南华老仙一脉相承呢?”</p>

左慈此时插话道:“小友果然有些见识!这也正是那上古至宝的玄妙之处。虽说这些至宝乃是有缘者得,可也分缘浅缘深。缘深者可得其中法力真意,成仙成神。缘浅者却只能见其表而不可得其髓,或可成一时人杰,却终不能成大道。这其中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玄之又玄,便是我等也不能尽知其理。南华道兄可将天书授予张角,却无法将道术传于张角,领悟多少便全凭造化了。”</p>

若是常人听了左慈这番解释肯定会觉得云山雾罩太过抽象。不过两世为人的南烨脑中却灵光一闪打开了思路。因为左慈这番话让南烨想起了《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按书中所述,姜子牙下昆仑山时,元始天尊曾对他说:“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由此可见并非苦心修道一身法宝便可成仙成佛,还要讲究个福缘天命。</p>

南烨猜想这张角或许就和姜子牙的命数差不多,都是无缘仙道之人。至于为何一部《太平要术》会有不同的解读,南烨同样有自己的一番想法。</p>

于吉刚才提到了天书无字,南烨知道这无字天书指的便是《周易》,因为在《周易》之中只有符号却没有文字。这《周易》源自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而《河图》又是上古至宝。</p>

若是反推整个过程,便会得到这样一个故事:伏羲因为得到了上古至宝《河图》而成神,他很想将《河图》上的道术与知识传授给后人百姓。那些知识容易传授,于是伏羲创造历法,教会了百姓渔猎。可是那些道术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伏羲费尽脑筋将《河图》上的道术用八个抽象的符号表示出来,至于能领悟多少就看后人造化了。</p>

周文王或许是对这八卦符号领悟最深的一个,可是他同样无法将领悟的道术形容出来,只能将自己的领悟用六十四个符号表现出来形成了《周易》。这六十四个符号看似更加详细,对伏羲八卦做出了解释,可实际上却距离无法言喻的大道《河图》更远了。所以后人研究《周易》的不少,从中悟道成仙的却没有几个,而且对《周易》的理解也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p>

南烨这么一想就能明白为何南华老仙和张角同样是得到了《太平要术》却一个成了神仙,一个成了神棍。或许那《太平要术》与其他的上古至宝一样,是远古文明或地外文明的遗物,上面既有不为人知的神秘道术,又有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学到什么全凭造化。而那所谓的道术或许就是更高端的科技成果也不一定。自己若是能亲眼看看那三卷天书就好了!说不定也能悟个道,成个仙什么的。</p>

“法师!法师……”南烨突然听到于吉唤自己才从思考中回过神来道:“仙长刚才说到哪里?”</p>

于吉苦笑摇头道:“贫道讲那张角乃是天下祸乱之始。”</p>

南烨点头道:“对!对!不过张角祸乱天下好像与我没什么关系吧?就算我曾与张角斗法,可他那《太平要术》真没在我手里。”</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