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焚金阙董卓迁都 救百姓南烨得利(6)(2 / 2)

加入书签

曹操等诸侯一听南烨要留人守关都不吭气了。攻陷虎牢关虽说功劳不小,可是怎比得上兵进洛阳,斩杀董卓,营救天子之功?所以谁也不想留下。</p>

南烨见诸侯皆不愿留下守关,便笑道:“既然诸君心忧天子急于讨贼,那我便留下接应盟主。”</p>

张燕四人一听南烨要留下皆道:“我等也一同留下守关!”</p>

曹操一见南烨留下,多一半人马都跟着一起留下,哪里还敢再去攻打洛阳?便对南烨道:“法师虽非盟主,却是今日诸军统帅,怎能留下守关?还请法师带领我等一同收复洛阳才是。”</p>

孙坚、刘备、孔融听曹操之言纷纷点头称是。那孔融是个实诚君子,虽有争功之心,可是也知大局为重,便道:“法师尽管兵发洛阳,留融在此守关便是。”</p>

南烨早知道洛阳已经化为火海,根本没什么功劳可争,而且先到之人还要负责扑灭余火,所以才不想去。于是便对众人道:“孟德既然说我是今日诸军统帅,那你等可愿听我号令行事?”</p>

众人闻言皆道:“愿听法师号令!”</p>

南烨分派道:“孟德、玄德、文台、文举听令,你四人各自领兵去攻洛阳,董卓已然迁都而去,你等不必畏惧,入城之后便在城中扎营等待诸侯汇合。</p>

飞燕、宣高、郭太、何仪听令,你四人分兵搜捕关中败退士卒,但不可远去,只可搜索一日,一日后在科学城下扎营。</p>

文远、高顺领兵回科学城中报个平安,而后谨守城池安抚百姓,莫让各路人马进城骚扰。史阿领亲卫留下与我一同守关,接应各路人马入关。你等可有异议?”</p>

曹操、刘备、孙坚、孔融一听南烨白送功劳给自己,感动的热泪盈眶,哪里会有异议?其他人皆以南烨为首就更没说的。于是九路人马先行,留下南烨、赵岑人马守关,接应袁绍等人。</p>

临行之际,孙坚带领四亲将单独找到南烨称谢道:“坚能有今日破关之功,皆因法师不弃,特来向法师道谢。”</p>

南烨道:“文台不必客气!你我相交非止一日,又是为了讨贼大义,文台踊跃出兵,我又怎能不许?”</p>

孙坚道:“法师如此大度,我却险些因私怨而废公事,实在惭愧。之前大荣之事也是因我未听法师劝告,险些酿成苦果,多亏了后来法师相救。便是为此我也该向法师道谢才对。”</p>

南烨摆手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便是寻常百姓我若知其有难也不能不救,何况是文台麾下大将?”</p>

孙坚佩服道:“法师果然仁慈无双!此次我等先去洛阳,法师不与我等同行,坚心中甚感慌乱,好像没有法师在便不会打仗一般。还求法师帮我等看看此行吉凶,有何避讳?”</p>

南烨没想到孙坚还信这个。都说虎父无犬子,他儿子孙策可是混不吝,敢杀于吉的主儿,没想到孙坚还信邪。其实并非孙坚信邪,而是他心里真没底。之前攻打虎牢关时,孙坚决定跟着南烨赌一把,结果还真赌对了。这次进军洛阳功劳更大,南烨偏偏不去,怎能不让孙坚起疑?他心里没谱,这才又来试探南烨口风。</p>

孙坚的心思南烨哪儿猜得到?他只当孙坚来找自己算命。这兵进洛阳倒是没什么危险,可是孙坚在洛阳得到玉玺之后麻烦就大了,而且那还是个被自己掉了包的假玉玺。南烨有心告诉孙坚,不过又担心玉玺落在别人手中会影响历史走势,所以便有些犹豫。</p>

南烨这一犹豫就让孙坚看出来了,他忙问道:“法师可是看出什么?还请法师直言相告。”</p>

孙坚一问,南烨不能不说话了,可是直言相告却做不到。总不能告诉孙坚“井里的玉玺是假的,真的在我这儿,你别拿了当宝贝,反而和袁绍、刘表结仇送了性命!”所以只好提点道:“文台此去洛阳倒是并无危险,不过却有四字叮嘱文台不要忘却。”(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