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曹操吕布大交兵 南烨郭嘉闹冀州(22(2 / 2)

加入书签

殿上文武听颜良详详细细将经过道出之后才明白,不是袁熙的死法太奇葩,而是一黑一黄两条狗太妖孽了。这两条狗已经不能用配合默契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战术大师。在咬死袁熙的整个过程中,两条狗先是隔岸观火,而后趁火打劫,擒贼擒王,围魏救赵,调虎离山,暗渡陈仓……袁绍麾下文武已然算不清两条狗用了多少计策了。</p>

待颜良陈述完整个经过,几乎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谁也没料到事情竟然如此离奇曲折。</p>

郭图觑着袁绍此时怒气槽减少了大半,全都被惊讶所取代,这才出言补充道:“启禀主公,那对与二公子冲突的父女姓汪,父亲名为老实,是个庄稼汉。我等遣人到乡间探查之时,此人已然逃离居所。据乡邻所言,此人饥荒时常上山狩猎,两条狗便可能是为了捕猎驯养。依我之见,或许是两条猎狗见主人危难,这才袭击二公子。可惜狗尸已然不见,无法让乡邻辨认。”</p>

虽说颜良和郭图谁也没说袁熙与汪老实父女到底因为什么起了冲突,但是谁也不傻。想想平日袁熙为人,多少便能猜到这冲突因何而起,颜良、郭图又因何避讳。</p>

众人开始还有些同情袁熙被猛犬撕咬致死十分可怜,可是此时听了事情经过和郭图推测,竟然开始同情起两条忠犬来。众人都觉得这两条狗不但忠心护主,而且智勇双全,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上好猎犬。不少人都有了回家养狗的念头。</p>

袁绍的怒气确实消了一些,一方面是因为这事情确实曲折蹊跷,二也是因为颜良、郭图言而有物,显然是用心去查案了。袁绍沉吟片刻问道:“公则说狗尸不见无法辨认却是为何?那八名家奴又在何处?”</p>

辛评见颜良、郭图都说过了,便出班言道:“两条恶犬确实被六名家奴所杀,两名家奴去请医者也是事实。由此可见在二公子身死之前,八名家奴还是忠心耿耿。据百姓所言,八人是见二公子亡故,觉得无法回府交代,这才带着狗尸,掠去二公子身上财物私逃。至今下落不明。”</p>

刚同情完猛犬的众人听辛评讲完又开始同情起八个家奴来。要说他们在这件事上也算尽职尽责,并非护卫不力导致袁熙身死,只是因为怕回府之后受到责罚成为替罪羊,这才逃跑。设身处地的想想,回府是死,逃走是生,他们当然选择逃跑了。</p>

袁绍听辛评说完,火气腾地一下又上来了。说了半天挨打的汪老实没错,两条猎犬忠心护主没错,八名家奴护卫袁熙也没错。那谁有错?难道全是我儿袁熙的错?是他该着倒霉罪有应得?</p>

想到此处袁绍拍案而起道:“混帐东西!都是一群废物!那汪老实纵犬行凶罪不可恕。八名家奴护卫不利还窃取主家财物私逃更是重罪。如今他们皆畏罪潜逃,你等不去缉拿凶手,反而在此替他们开脱罪责是何道理?莫非你等以为两条狗命就能抵得上我儿性命?”</p>

众人闻言皆唯唯诺诺不敢应声,这人命和狗命岂能相提并论?看来袁绍也是气糊涂了。此时众人心中暗想:“杀了袁熙的怎么偏偏是两条狗,而不是两个人?若是此时死的是两个杀人凶手而不是两条狗的话,主公或许就不会再继续追究了。”</p>

这个念头一起,忽然就有人发觉不对了。尤其是袁绍的四个谋士,都感觉到此事有一种违和感。他们仔细一想就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把两条狗换成两个人的话,是否能杀死八人护卫的袁熙?四人不约而同的得出一个结论——不能!那这两条狗岂不是比两个刺客还厉害?这可能吗?</p>

逢纪首先开口道:“主公息怒!家奴和那汪老实固然要抓,可是此事背后恐怕还另有真凶!”</p>

袁绍闻言一愣道:“你等适才不是说猛犬护主伤人,又哪里来的真凶?”</p>

逢纪解释道:“主公请想,二公子护卫森严,便是两名刺客都难以得手,何况只是两条恶犬?更有一蹊跷之处便是这两条恶犬来历不明!”</p>

文丑此时插话道:“那狗不是汪老实的嘛!怎么说来历不明?”</p>

逢纪反问道:“文将军可曾养过猎犬?”</p>

文丑摇头道:“不曾!”</p>

逢纪笑道:“我却养过!这犬性与马性相似,皆能辨识主人。若是与主人一同出门绝不会轻离半步,必然跟随左右。八名家奴围住汪老实父女却未见其驯养的恶犬,此事岂不蹊跷?更为奇怪的是,二公子并未直接与汪老实扭打,甚至不曾动过他一下,恶犬不咬打人家奴反咬二公子却是为何?”</p>

殿上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郭图负责调查此案,便皱眉问道:“元图的意思是纵犬者另有其人?”</p>

逢纪点头道:“然也!”(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