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南烨祝融统南中 马超兴兵报父仇(9)(2 / 2)

加入书签

听到众武将请战,刘璋眉头一皱就看向文官行列。刘璋麾下的谋臣也着实不少,其中法正深谋远虑,张松有过目不忘之才,黄权、王累忠心耿耿。</p>

一众文臣皆知自己的主公懦弱,不善军事又吝惜军饷。于是身材矮小的张松出班献计道:“南中四郡叛乱牵扯甚广,我听闻雍闿、高定、朱褒三人纠集人马皆有数万之众,蛮王董斟更有十万蛮兵相助。主公若出兵讨贼,人马少了恐不济事,所遣人马多了,万一北方张鲁趁虚而入,我等危矣。我有一计,名曰驱虎吞狼。主公可分别遣使给四名反叛送信劝其归顺,并以南中四郡许之,诱四寇自相攻伐……”</p>

“主公不可!”没等张松说完黄权便出班阻止道:“南中四寇如今不相统属,尚为小患,主公只需分别击之便可得胜。若令其自相并吞,必有一寇坐大,再欲讨之则难矣!何况主公许以四郡,若四寇合一,主公命其为四郡之主则四郡皆失,讨之则失信于天下,还望主公三思。”</p>

张松听黄权反驳自己十分不悦,向刘璋拱手道:“主公且听我说完,既然分遣四使给四贼送信,自然是密信而非明诏,便是事后讨之亦不会失信于天下。再者四寇互相攻伐之后必然两败俱伤,纵然一家独大也难免损兵折将,所剩兵马还要分守四郡,主公依然可以一一击之。”</p>

刘璋的脾气是能不出兵打仗就不出兵打仗,心中已然偏向张松的说法,不过他还是看向法正问道:“孝直以为该当如何?”</p>

法正出班道:“此计可行!但当辅以正兵。主公可在四寇只余两寇,却尚未一家独大时出兵攻之。先助弱寇攻杀强寇,而后再除弱寇,则四郡皆平。”</p>

刘璋就算不通军事,也知道法正这计策够狠的,当时便笑道:“孝直果然妙计!”说罢便命高沛、杨怀二将统兵五万前往泸水以北的犍为郡驻扎,好坐收渔翁之利。</p>

刘璋又命四个使者分别传信给董斟四人,信中大意是:南中四郡偏远贫瘠税赋不丰,蛮人彪悍不服管教,故而朝中无人愿为四郡太守。董洞主若能助朝廷平定其余三寇并按时缴纳税贡,我愿保举洞主为四郡之主……另外三封信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不过换个称呼而已。</p>

董斟一收到信就想起徐庶之前有言:刘璋或许不会发兵。如今刘璋果然不派兵来,董斟顿感徐庶有先见之明,便将信件交给南烨等人参详。徐庶似乎早料到刘璋有今日之计,哈哈一笑嘱咐众人分头行事。又将信件交给南烨来劝降王伉、吕凯二将。</p>

南烨见二将沉吟不语便道:“我等已然决定归顺刘益州,待平定三寇之后,我等便是四郡之主。你等此时降我与降刘益州无异,不必背负不忠之名。待事成之后我还保举你等为一郡太守、功曹可好?”</p>

王伉虽是太守却是武将出身,肠子比较直,还没看出信中有诈,正在消化信中的内容和南烨所言。吕凯却看出这是刘璋驱虎吞狼之计,可是他却不知该不该告诉眼前的王华。这几日王华对他们二人也算礼贤下士照顾有佳,吕凯觉得自己不说出来有些对不起王华几次三番的好言相邀,可是说出来又怕坏了主公刘璋的计策。</p>

吕凯脑子里转了几转,觉得即便王华、董斟不中计,另外三人也会中计。再看王伉的表情有些意动,于是直言道:“王将军莫要高兴太早!此乃刘季玉驱虎吞狼之计。我看董洞主平定三寇之后,非但得不到四郡,还要面对刘季玉大军。我等就算归顺了将军,也坐不上太守之位。我在此奉劝将军一句,还是交还郡县退回洞寨为好。我与太守念在将军与董洞主没有杀伤士卒、百姓的份上可以在刘季玉面前美言几句,不再追究叛乱之事。若将军愿弃暗投明助我等讨伐三寇,说不定还能将功补过,讨个一官半职。”(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