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取三州 司马懿计屠皇室(3)(2 / 2)

加入书签

郭嘉将降卒、百姓运送到山坡高地之上,便升帐而坐,押过张既问道:“陈留已破,你可愿降?”</p>

张既虽败,却傲然立于帐下道:“我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我受陛下厚恩,今日被俘唯死而已,岂能降你?”</p>

忠臣的品质固然可贵,但也看对谁而言。郭嘉对于敌方的忠臣可是一点好感也没有,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郭嘉对待敌人的态度与南烨一致,可以收为己用的不必多行杀戮,不能收为己用的就要斩草除根。南烨就从没想过去收服许褚、夏侯惇和关羽、张飞。陈留一破,兖州再无坚城,郭嘉拿下兖州只是时间问题而已。</p>

却说南烨在许昌城下冒充三家兵马已有多日,周围的石头已然被用光了,南烨必须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找来霹雳车所用的弹药。当然他也可以使用许昌城外的遍地巨石,但是搬运那些巨石就要冒着被城内霹雳车击中的危险,南烨可不想让麾下士卒牺牲在这种没意义的事情上。</p>

弹药的不足意味着火力的减弱,李儒在城中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一变化。空中的巨石减少并没让李儒放松,反而令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情况有些不对劲,李儒数日之前就感觉到了。不论是南烨还是刘备、孙权都不会做无用功,而这几日他们的表现就像是在做无用功。关键是李儒从北门派出的细作一个都没回来,这只能说明城外有意要封锁城中的消息。</p>

李儒以己度人,假如他要封锁敌人消息的话,那肯定说明自己有极其重要的信息不希望被敌人得知,这往往是可以改变战局的消息。可是李儒想尽办法都没能探听到丝毫消息,直到今天城外的霹雳车减缓攻击,李儒才想到一个可能——三家人马撤了。</p>

要得出这个结论并不难,假如城外有三十万大军,就算采石的地点再远,也能供应得上霹雳车的消耗,甚至可以打造出更多的霹雳车增强火力,绝无道理出现火力消弱的情况。</p>

现在让李儒难以判断的是城外兵马到底消弱了多少。毫无疑问,南烨尚在城下,三家营寨之中至少有足够的士卒驱动霹雳车,而且北门外还有上千伏兵截杀细作,否则不可能数以百计的细作离城都毫无音讯。</p>

李儒按照城中操作霹雳车的人手计算,城外少说也有五万大军,也可能南烨的十万交州军都在城下。假如真是这样,刘备、孙权的去向不言自明,肯定是去取并州、兖州、青州。他们去取何处对李儒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烨凭什么会这么大度的令两家人马去占便宜。</p>

从董卓入京开始,李儒就开始与南烨打交道。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或许都比李儒机智,可是若论对南烨的了解和研究,三个人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李儒。南烨出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全都讲究大义为先。不过李儒还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特点,就是南烨打仗从不吃亏,或者说总占便宜。与胜利者结盟,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战果,这些都是南烨作战的特点。</p>

在普通人眼中,南烨国师是仁慈大度的。可是在李儒眼中,南烨就是个吝啬鬼。他很难想象南烨会大公无私的为刘备、孙权牵制自己,除非牵制自己对南烨同样有好处。想想城下的三路人马,再联想许昌城后的三州之地,李儒得出了一个结论,此时城下的兵马绝非十万交州军,而是五万甚至更少。南烨不只是为了刘备、孙权牵制许昌兵马,也是为了他自己。(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