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孙曹合兵破刘备 南烨应约讨孙权(8)(2 / 2)

加入书签

伊籍劝说关羽不住,便望向荀谌。荀谌想了想道:“今日天色已晚行军不便,二将军不妨明日启程。我临行之时陛下有些嘱咐,今夜我当与二将军详谈。”</p>

关羽一听刘备还有布置,便不再坚持出兵,将荀谌请入书房,急不可待的问道:“不知兄长有何嘱托?”</p>

荀谌道:“陛下此次命二将军出兵是为解并州之围,而非欲得曹魏之地。为邀孙权一道出兵相助,陛下答应孙权,此战所得之地皆归东吴。二将军切不可因心中气愤便猛攻曹军,否则只会令东吴得利。”</p>

关羽一听还有这种事儿,顿时眯起了眼睛。他恨曹丕犯境攻打并州不假,可也不会傻到自己损兵折将便宜孙权。关羽权衡了一番就知道,此战打的太狠不行,不狠也不行,关键在于一个度。既要打疼曹丕,令其退兵。又不能折损太多兵马,让孙权、周瑜捡了便宜。</p>

思索一番关羽点头道:“如此我便打到邺城之下,先生以为如何?”</p>

荀谌闻言笑道:“我与二将军所见相同。”</p>

关羽、荀谌一文一武定下了出兵方案之后又讨论了一番细节,一直到了深夜。次日天明,关羽、荀谌辞了伊籍,率领五万人马浩浩荡荡北上与周瑜汇合。</p>

周瑜同样率领着五万大军,蒋钦、周泰、陈武、凌统四员大将俱在军中,这让荀谌更加相信孙权出兵的诚意。关羽和周瑜见面之后寒暄一番,发现周瑜虽为三军主帅却并没什么架子,反而对自己十分恭敬,得知关羽大病初愈还特意命人送来补品,也没有命令关羽的意思,还是各自统兵,只是有事才请关羽商议,这让关羽心情大好。</p>

二人合兵一处足有十万之众,曹军又都去征伐并州,沿途并无一处郡县可挡东吴、北汉联军。大军势如破竹,毫不费力就到了邺城之下。</p>

周瑜、关羽各选险要扎好营盘之后,周瑜便请关羽帐中议事。二人见礼落座之后,周瑜便道:“眼前便是曹丕都城,绝非轻易可取,不知关将军有何妙策?”</p>

关羽一路打到邺城之下,如今兵围邺城,估计曹丕也该从并州回兵了,所以对攻城之事并不热心。便道:“我尚无计策,不知周都督有何妙计?我依计而行便是。”</p>

周瑜看了一眼关羽道:“适才我城前观阵,见城头摆放许多器械,其中便有霹雳车,恐怕城中便是人马不多,也极难强攻。依我之见应先造器械,毁去城头霹雳车,如此曹丕必然畏惧召回外兵,并州之围可解。我与将军再伏兵于半路,将回军的曹兵一网打尽。到时曹丕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必弃城而逃,此城可得也!”</p>

关羽听周瑜既没让自己麾下士卒做攻城炮灰,又考虑到要解并州之围,心中十分满意。只要解了并州之围,关羽的目的便达到了,那时关羽就可随便找个理由撤军,至于周瑜能不能独自打下邺城,就不在关羽的考虑范围之内了。于是关羽称赞道:“周都督果然妙计!我这便回去命士卒打造霹雳车。”</p>

周瑜笑着阻止道:“关将军莫急!待我把话讲完。欲行此计有两点难处,一是要将城上霹雳车毁坏,二是要埋伏兵马去战并州曹军。我等兵马看似不少,可要分兵两路,却有些不足,尤其不能令城中守将看穿我等减兵埋伏,否则必会告知并州曹军,伏兵之计败矣!”</p>

关羽闻言道:“周都督之意莫非是要再暗调兵马,行伏兵之事?”</p>

周瑜点首道:“然也!我欲再调两万兵马,绕过此城,埋伏于并、冀二州要道。如此城中定然不知。只是不知关将军是否愿再出兵助我?”</p>

关羽和周瑜一路合作的十分愉快,虽然说好攻下的地盘归东吴,可是周瑜却分给关羽不少战利品,可以说周瑜表现的十分厚道。关羽的性情假如概括成两个字的话就是“忠义”,拆成四个字就是“忠诚”、“仗义”。周瑜对关羽厚道,关羽就不会对周瑜不厚道,这既是关羽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p>

听到周瑜开口,关羽根本不好意思拒绝,便道:“周都督见外了。此次我等合力出兵,理当同心协力,攻破曹军。都督有用我之处,羽自当鼎力相助。只是兖州兵马确实所剩无多,我只能再助都督一万人马,还请都督勿怪!”</p>

周瑜闻言一喜,暗中盘算:刘备有三州之地,满打满算也就三十万人马到头了。假设刘备派出了十万人马远征在外,三州守军便还有二十万,平均下来每州七万不到。关羽若真能再调一万大军到此,兖州就还剩不到一万人马,基本相当于不设防了。</p>

想到此处,周瑜心中大喜,忙对关羽道:“关将军已然尽力,我又岂有怪罪之理?便是伏兵不够也无妨,我等可趁士卒入林伐木之机,暗调士卒从林中而走前去埋伏,只要减兵不多,城上曹兵定然难以看出破绽。”(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