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白云兵工厂(1 / 2)

加入书签

 都已经不成人样的王天成再怎么赌咒发誓,柏毅也是听不见,此刻的他正跟老葛和陈耀阳,听着司机讲着全国形势的最新消息,就在他们路上这段时间,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与此同时,位于中原地区的华野和中野,共同发起规模更为宏达的淮海战役,也正因为如此,中央指示刚刚获得解放的东北地区,要肩负起大后方、大粮仓的保障作用,支援其它战场的兄弟部队取得胜利。

“所以,这些日子,比东北解放那会儿还要忙些,赶制被服,缝制军装,转运粮食,对了,还有咱们自己生产的枪支弹药,特别是那些个大口径炮弹,一个个少说也有大腿粗细,都是一火车皮一火车皮往关内运,这要是一股脑的都砸到敌人头上,我敢保证,绝对够那帮家伙喝一壶的……”

健谈的司机碎碎念着,脸上却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柏毅等人也是一样,毕竟胜利对每个军人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哪怕是相隔数千公里,但依然能够体会到那股从骨髓里扩散出来的军人荣耀。

就这样几个人就这全国形势一路说下来,时间也就不觉过得飞快,转眼间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当几个人还意犹未尽时,刻着白云兵工厂几个繁体大字的灰白色大门便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于是柏毅等人告别了司机,带着审慎而又好奇的目光,走进了这座半年前刚刚解放的兵工厂。

从前线出发时,上级向柏毅介绍了白云厂的一些情况的,这座始建于奉系张作霖时期兵工厂,期初只是作为沈城奉天军械厂的补充,主要生产一些步枪子弹的低端轻武器;九一八以后,白云厂被日本占据,刚开始也是作为奉天军械厂的补充。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逐步扩大,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导致日军的军火需求与日俱增,仅靠本土和东北几个大型军工厂已远远无法满足要求,于是便择选几个基础良好的中小军工厂进行改扩建,以增加军火产量。

白云厂便在这时进入了日本军部的视野,旋即在1942年初开始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增设了冶炼、锻造、机械、装配等生产设备,生产车间也由原来的两个扩大到八个,并依托东北中东部丰富矿藏以及将刚刚投产的丰满水电站的充沛电力,组成一套完整的军工生产产业链集群。

截止1943年年底,白云厂从一个只能生产步枪子弹的小型兵工长,一跃成为能够独立生产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枪械、迫击炮、大口径榴弹炮弹等众多门类武器的大型综合性兵工厂。

然而白云厂的“华丽蜕变”终究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日本在各大战场的节节败退,原本的大后方频遭盟军的猛烈轰炸,尤其是支撑军队作战的军工企业,更是盟军重型轰炸机的重点目标。

白云厂也不例外,从1944年开始,美国驻华航空队便频繁对白云厂实施轰炸,大批厂房和机械被炸毁,仅仅一年后苏联出兵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将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横扫一空。

白云厂也就此落入苏联之手,苏联人对交战国的工矿企业只有一个政策,那就是通通般空,于是白云厂近千套完好的精密机械被苏联装了整整两百列火车皮,一个不剩的全部搬回苏联,当苏联人将白云厂移交给当时的国民政府时,白云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

不过此时的白云厂虽然只剩一副架子,但大批的熟练工人还在,周边的矿场和水电也还算完好,部分厂房的基础硬件也还能使用,再加上苏联在多方压力下,也没把事情做得太绝,事后还归还了部分机械设备,只要国民政府能奋发图强,好好经营,未必不能让白云厂重新崛起。

只可惜,当时的国民政府的高层眼睛里只盯着内战,各怀心事的大佬也都是一个个拼命的向“钱”看,而当时紧俏的外国货是最赚钱的买卖,所以国民政府的大佬们才懒得理会只花钱不挣钱的白云厂,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倒买倒卖的生意中。

当然国民政府中主管军工生产的官员里,不是没有明白人,重新恢复白云厂的报告也是一个劲儿的向上递,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某位大佬后辈开出的一份长长的进口清单,其报价之昂贵更是令人咂舌。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大佬们要吃油水,如果拿不出的话,一切免谈,民国政府的军工部门能维持住现有的基本盘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哪还有多余的钱给大佬们吃?于是恢复白云厂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于是只能勉强维持最低运转,而这也令得白云厂再次沦为只能生产子弹的低端厂,以至于在半年前我军攻打白云厂时,敌方都没怎么抵抗就逃走了,因为这座徒有虚表的兵工厂对敌人来说早已是聊胜无的鸡肋,丢掉并不可惜。

但我军却如获至宝,要知道当时的我军虽然也有相当规模的兵工厂,可若细算起来,充其量也不过是作坊一类的水平,像白云厂这样,即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又有周边的原材料供给,再加上本身的底子也不错,对我军来说,简直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