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堂争辩(2 / 2)

加入书签

贞娘听着一阵磨牙,这位当初可是她李家救的。</p>

这时,一边的杜氏兄弟也趁机跪下叫苦道:“求大人为我等穷人做主,想我们兄弟辛苦经营油坊,最后却被李家所谋,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p>

“你们,你们血口喷人。”李大郎瞪着眼,红赤赤的。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能颠倒黑白成这样。</p>

“肃静。”堂上,海瑞又是一拍惊堂木,随后冷冷的看着李大郎道:“如此,你还有何话说?”</p>

“大人,这陈树因贪没油坊里的钱,被我开除的,此是报复,还请大人明查。”李大郎咬着牙道。</p>

“大人,这陈树说一切是我李家所主使,请问证据何在?此案之前韦大人曾有详细案宗,还请大人查阅明白。”这时,坐在一边的李老夫人亦开口了。</p>

“老夫人,陈树所说亲眼所见难道不是证据?至于前任案宗,我早已细细看过,只是这些年,你们李家买通云典史,还有前任韦县令,你们看看,这些账目没错吧?如此,这案宗如何能信?”就在这时,海瑞又丢下一本账册。官商勾结的,这等案宗没有丝毫取信价值。</p>

贞娘走过去捡起来翻了一下,不由的便暗暗叫糟。</p>

海瑞的性格后人分析过的,在钱财方面那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可偏偏这本账本却是李家平日对衙门的各种赞助。当然其中也免不了云典史和韦县令的仪程。</p>

这其实是一种贯例,毕竟李家是商家,要想平平安安的,这种开销是少不掉的,只要是商家,那哪一家能没有?</p>

更何况,这种赞助其实也是商人回馈乡梓的一种回报方式。要知道,平日衙门管的善堂,灾时衙门的救灾,以及县学对学子的捐助等,这些都是要钱的,衙门哪里有那么多钱,大多还不都是靠乡绅的捐助吗。</p>

所以,这个时代,一个官员要想冶理好地方,是离不开乡绅的支持的。而李家这种捐助反而应该是各衙门所提倡的。</p>

只不过现在一些衙门得到这些捐助并不会真用在造福百姓身上,反而想方设法的下了腰包。</p>

如此的,这情形落在海瑞的眼里,那就成了官商勾结,就成了李家对衙门上下的贿赂了。如此,这位海大人自然是信杜家兄弟,反而不信她李家的。</p>

“大人,这种钱任何一个商家都是免不了的,你以此推断对我李家不公。”一边李老夫人沉着声道</p>

“官商勾结,祸患地方,有这些账册在,如今又有人证,你李家还要狡辩不成?”海瑞亦是寒着一张脸,别以为他不知道,正是因为商人利用钱财勾结官府,才使得这些商人有了依仗,从而为祸地方。</p>

国朝混乱,百姓流离,官员贪污,这里面少不了这些商人的手段。他海瑞今天就得杀杀这股歪风。</p>

“左右,听判……”海瑞说着,就要写判词。</p>

“慢着,海大人,小女子斗胆,有话要说。”贞娘这时再也忍不住了,虽然她这样很鲁莽,但,她不能让海瑞把这判词说出来。说着,贞娘卟嗵一声跪在自家大哥身边。</p>

“你有何话说?”海瑞皱了眉头。</p>

“在小女子说话前,还请大人充许小女子备一碗清水和一根筷子。”贞娘道,其实整个案子所有的细节案宗里都有,杜家兄弟和这陈树的所谓证词根本就不足取信。只不过这位海大人本身观念再加上先入为主才为杜家兄弟所逞。</p>

因此贞娘首先要作的就是击溃海大人这种主观的唯心认知,要不然他根本就不听的。</p>

“去弄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来。”海瑞冲着一边的衙差道。</p>

没一会儿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就送上来了,贞娘直接就把筷就往碗里的清水里一插:“大人请看,这筷子是直的还是曲的?”</p>

“废话,筷子自然是直的。”海瑞瞪了贞娘一眼。</p>

“大人且先细细看这水里的筷子再说。”贞娘坚持的道。</p>

因着光线,能明显看出筷子水面和水下相交的部份是有些曲的。海瑞更是皱了眉头:“李姑娘到底要说什么,你给本官说清楚了。”</p>

“海大人,民女只是想让大人明白,常理和眼睛以及主观臆断是不准确的,只有抽出筷子,看到实实在在的证据,这才是事实。”贞娘道。</p>

“难道这账册不是事实吗?”海瑞冷哼。</p>

“账册是事实,可李家捐的钱并不是为了收买韦大人云典史等上下衙差,海大人若有暇可再清查一下这账册上的钱都哪里去了?徽州多雨多山,又多山涧,常常一夜的雨便冲毁了村庄,田地,桥梁,如此,每年所耗之资不是小数。”贞娘说着顿了一下继续道。</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小女子自幼受家中长辈教诲,乃知商之道,贫者一技谋生,富者造富乡梓,达者兼济天下,这亦是子贡先生承圣人教诲而得的商道,家中祖训言,李家为世商,应秉承此商道,因此,但略有富余,总也想着能为乡梓尽一份力的,而衙门上承天子,下达黎民,李家捐资给衙门,实是李家一点点造福乡梓之心愿。而这种心愿,不止李家有,但是徽商,没有哪一个没的。想来这样的账册在衙门里不止我李家一家。”</p>

贞娘这翻话娓娓道来,这倒不是她瞎编的,而是李家族谱上祖训——为商者,必承商之道。</p>

也因此,历年来,李家墨坊虽然经营并不太好,但对衙门的捐资却从未少过,而韦县令也是能吏,因此,这些年来,得益于商家的捐资,徽州的经营也算是有声有色的。</p>

要不然,也没有徽墨如今的盛况。</p>

当然,也正因此,李家和衙门的关系一直不错,当年金花姑父想谋夺李墨之事,就得了云典史相助的。</p>

只不过,新任县令到来,这位一上任,先是养蚕的事情对养蚕户盘剥,再加上对大户频频伸手,不是良善,李家的捐资反倒比过去少了。</p>

说起来,贞娘倒觉得这次杜家兄弟的事情,背后就有这位新任县令的影子,别的不说,就凭之前海大人拿出来的账册,若没有这位县令大人的同意,海瑞如何能得到?</p>

至于这位县令为什么要这么说,贞娘琢磨着,其一,韦大人在徽州的威望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这位县令一上任,养蚕户的事情就弄的民怨沸腾,因此,大家都念韦大人的好,再加上当初云典史等人都是韦大人提拔起来的,跟如今的县令怕也不是一条心,因此,这位县令很可能是想借此机会,一是消处韦大人在徽州的影响,二更是拿下云典史。</p>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便是那日贞娘所见的,养蚕户告县衙之事,想来县令大人目前的压力怕是比较大,这一招也是祸水东引。</p>

当然,这些只是贞娘的猜测,她也管不得这些,她只要让海瑞知道李家的捐资形为不是贿赂就成。</p>

……………………</p>

妇女节快乐哈!!(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