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相登场篇(2 / 2)

加入书签

有了班底,梁师成变得更低调。当他出现在皇宫里时,就像缕清风。既吹得人们神清气爽,还带着种其他太监所没的儒雅内涵。</p>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他有学识。这有心的太监,当周围别的太监舞枪弄棒、开口阵图闭口行军,准备西北打仗时,他关注的是书本。哪怕永远没进入科场,成为廷臣的可能,他仍读了很多的书。</p>

而书籍给了他别样的魅力和机遇,赵佶注意到了他。皇帝是寂寞的,走出宫门来到朝堂,有大臣陪着,这些大臣和他受同样教育,能陪他玩。如蔡京,琴棋书画无论哪一种,两人都有共同语言。可回到宫里呢?都是些耀武扬威的阴阳人,搞得不伦不类。长此以往,赵佶的雅皮生活怎样完美?梁师成添补了这份空白!</p>

他先是稍微流露出点文采,让赵佶有了点好奇。渐渐地再多露些,赵佶把他升级成了玩偶,带着他在皇城里四处转转,随时聊天。时间再长些,赵佶发现这太监的底子探不出来,居然不止是稍具文采,连国家政令也难不倒他?</p>

这就很难得了,以外面大臣为例,培养过程是很长的,先是基础教育,从孔孟之道学起,到科举成功成为朝臣,这只是开始。之后还要接受公务员的规范进修,才能接手具体工作。以写奏章为例,在格式、内容方面,就和科举考试完全不同!</p>

一个太监居然无师自通,有了这种能力?真是太惊喜了!赵佶意识到这是让他跳出文山案海、全身心扑进艺术花园尽情遨游的天赐良机。想一想多完美:一太监能按他意思批奏章、写回复,写得又快又好,只有好处、没半点危害?能有什么危险?宋朝祖宗家法是所有朝代里最完善细致的,而赵佶本人青春年少、身体健康,无论从哪一点计算,这太监都只是台人肉打字机而已!</p>

可赵佶这下失算了!梁师成每天工作之余都会多临几张字帖,直到精益求精、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字帖就是赵佶的瘦金体御笔!</p>

宋朝在根本点上乱了!皇帝的圣旨居然被造假!想一想:这样一来,有多少国家政令成了梁师成的个人意志?他几乎不需要犯罪同伙,就拥有了和国家平起平坐的权力!</p>

看到这,很多人会皱眉:宋朝政令机关层层叠加、互相牵制,尤其圣旨御笔这一关,是当年赵匡胤、赵普最用心的地方,防的就是有人作弊或君王昏庸!如一道圣旨的生成。</p>

先是中书省里的宰执们针对下面报上来的事做出判断,写个草稿呈交皇帝。皇帝审批后把处理意见交回给宰执,宰执合议做出结论,再交给翰林学士或知制诰写成正式公文。这其间,如翰林学士、知制诰觉得有问题,他们还有权力驳回,拒绝书写!</p>

这样的严密流程是历朝历代最完美的。区区一死太监敢搞鬼?纯粹找死!且圣旨根本不是由皇帝写的,太监就算想搞鬼也无从搞起嘛?</p>

呵呵!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这是拜新党所赐,实话实说,熙宁改革的有些政令是没法颁布的。翰林学士、知制诰都是旧党,上面颁下的每一个政令都是新法,每一条都让他们火冒三丈,还让他们书写颁布?去死吧!毫无例外,条条驳回!次数多了,王安石就火了!在没选出新的两制官前,政令直接外放,绕过这一关!</p>

结果利弊两生,改革步迈加快了、严丝合缝的体系也打破了。从那时起,总有人用种种借口不守原则,在流程上搞小动作。但总体上讲,没人敢大规模的弄虚作假…</p>

梁师成之所以发达了,说来还是沾了些蔡京的光…</p>

前面说过:蔡京用讲议司把一切国家运营都垄断了,原有的职能部门也随之瘫痪,各种条例制度又怎能独存呢?</p>

梁师成一来有心,二来好运,恰好撞中了这千载难逢的时代裂缝,试问谁会突然神经发作,抓着张圣旨跑去问皇帝“陛下,这张是您亲手写的吗”嫌命长了吧?</p>

梁大太监手里握着御笔,随时颁布国家最高指令。有这一条在手,他简直指哪劈哪,所向无敌!他劈得最多的,是人事任免。</p>

谁升官、谁罢免,这正是原来两制官的权限、是御笔出现最频繁的东西、而这也恰恰是官员们的命根子!谁不想升官?谁就得去求梁大太监!</p>

梁师成手里牢牢抓住了全体官员的命根子…嗯?我承认:这的确有些恶趣味了?但就是这么回事!历史总反复开一个玩笑:几乎在每一个封建王朝末期,全体官员的命根子,都被些失去命根子的阴阳人牢牢抓着…</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于是乎,梁师成控制了官场,控制久了觉得单调,他开始向科举下手。科举是士大夫引以为豪,是皇帝笼络天下英杰的至高手段,现在也转嫁到梁师成手里,成了他的亲信速成班…</p>

他能把自己亲信门吏储宏硬塞进考场里进行礼部试,很遗憾储宏不争气,落榜了。没关系!一次不行就两次!第二次时考官都发抖了,再不录取小心有第三次?或自己的官场生涯就此结束!储宏成功了,他昂首走出礼部试考场,站在宋朝顶尖学子的队伍里,走进议政大殿,成了天子门生。但他很乖,考中了也不去吏部报到候选当官,而是仍回到梁大太监府里听差。那么搞这一出是为什么呢?只为到金峦殿上写到此一游吗?才不是!这是多么感人,多么华丽耀眼的主仆情义啊…主人满足仆人的功名心理,让他一跃龙门,成为天子门生。而仆人忠义,一日为仆终身是奴,永远为领导服务…(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