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勤王篇(2 / 2)

加入书签

那为什么出这个乱子呢?深究根底,这是赵桓的本性在作祟——耍小聪明!</p>

他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时刻都有危机感、总是在寻找安全感。如这时把军权都交给李纲实是迫不得已的事。说得难听些,他之所以选择抵抗,都是被李纲硬生生拦在了城里,等于是被逼上梁山。这让他怎能放心呢?在他心里,外有金兵、内有权臣,真是如坐针毡。关键时刻,天上掉下个种爷爷,天赐良机啊,正好把李纲的危机解除了!分李纲的兵权!</p>

更何况种师道是专业资深的军事人才。从哪点上说,都比李纲更适合对敌。那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让李纲下台,把军权都交给种师道呢?回答:那样赵桓仍会没安全感…</p>

于是任命种师道为宣抚使、姚平仲为都统制。军方三权鼎立,赵桓终于松了口气,决定抓紧时间办正经事…尽一切可能,把开封城里的好东西搜刮出来,送给金军!</p>

这几天,开封城有个奇异景象,勤王部队源源开到。城里住不下,城外列寨的都很多。与此同时,开封城大门总是大开着,人流进进出出,带着数不尽的金银绢帛走向了…金营!这些好东西不拿给勤王的将士,反而送给敌人!</p>

除钱之外,还有吃的。名果、珍膳,甚至御膳也在行列中,每天道路上冠盖络绎相望,尽是搬运美味珍肴的人。有吃的还有玩的,宋朝迅速调出御府珠玉、古玩、宝带、鞍勒等东西送去,没想到不对金军胃口,他们提出要妓乐、珍禽、驯象之类的活物!</p>

给!要什么就给什么!宋朝派出专人在自己的都城里继续搜括民财,这位专人的敬业程度非常高,搜括勒索得很有成绩,于是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中书侍郎王孝迪。王中书的文彩很高,他说:乡亲们,把钱都交出来吧,要不然金军杀进城里“男子杀尽,妇女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四尽?比800多年后的日军“三光”还彻底!为此,开封百姓把他和前面的“六如给事”李邺并列,赠名“四尽中书”</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这样的迎奉,换来的是金军更恶劣卑鄙的丑行!这帮白山黑水间的野人突然暴富,不知所以,居然在开封城边把宋朝官员们的坟掘开,以此取乐。这在中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金国却是习惯了,这几年里金国在灭辽战争中节节胜利,夺得土地民众之余,他们把手伸向了辽国历代先人的坟墓!辽墓以陪葬丰厚著称,每一座辽墓都是座金矿,金军散开大队人马,尽一切手段去挖坟掘墓。哪怕辽墓都埋在深山老林里,也没能逃出他们的毒手…</p>

宋钦宗赵桓终于怒了!祸及祖先,忍无可忍!7日,李纲李邦彦、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等都聚在福宁殿里,商量着怎么痛打金国人一顿!这正中李纲下怀,这些天他仔细观察、缜密思考,一整套方案已成熟。这时皇帝愤怒,正是实施的好机会!</p>

李纲说:金人一惯大张声势,其实外强中干。城下敌兵不过6万,过半还都是契丹、渤海等族的杂兵,本是金人死敌,真正女真精兵最多只有万。我方勤王部队已集结到0多万,数倍于敌,足以力战!但不打…</p>

我们要把兵力散开,抄敌后路,截断黄河一线,掐掉金军粮道。继而加强开封周边的力量,对牟驼冈形成包围,坚壁清野,作持久计。等待金军兵疲师老、粮秣匮乏,那时仍不打…</p>

而是派出使团,逼迫金人承认北方三镇是大宋固有领土,绝不割让,同意了才放他们回国。金人只有同意,我方则遵守诺言,撤了包围,让他们走…</p>

等他们离开牟驼冈要塞,接近黄河渡口,将要渡河或正渡河中,才是我方动手的最佳时机!到时完颜宗望这支部队必将全数埋葬在宋朝境内。而我方实力不会大损…</p>

这套方案说出来,不仅让赵桓连连点头,连种、姚、折等西军宿将们都觉得非常可行,这一步步堪称一个个陷阱,让金人不得不跳…最大限度发挥了宋军在军力、物资上的优势,不和金军展开兵团决战,而是一步步蚕食掉金军活力,达到最后一鼓聚歼的效果!</p>

平心而论,按这套方案去做,哪怕最后结局不像李纲预料的必胜、大胜,至少在战略战术上,宋朝已算无遗策,做了自己该做的…那么实施?</p>

实施起来有难度,别的好说,较伤脑筋的是哪天行动呢?要选一良辰吉日才行?选…谁有资格选?谁懂呢?最后大家一致认定要找专业人才。于是一江湖术士光荣中奖,由他来定这个无比重要的日子是哪天?</p>

术士说116年月6日好…宋朝官方全体同意,就那天了!</p>

1月0日,宋钦宗将宫中的珠玉拿出来堆放在宣和殿。对李棁、郑望之说明天给金军送去,不要让金军发现宋朝的行动…</p>

月1日,李棁、郑望之把这些珠宝送去了金营。完颜宗望收下了,并留下了郑望之,把李棁放了回来…很好!金军还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离6日还早,大家要耐心。在等待中,一个人越等越怒、越怒越急、越急越觉得命运对他实在太不公平了。这人是姚平仲…</p>

姚平仲,大宋西军姚家军第二代姚古的养子。他很神勇,18岁就参加了宋夏臧底河城之战,杀敌无数,在军中声望鹊起,被称为“小太尉”即无冕的节度使。这当然引起了上层注意,童贯召见了他。本以为这将是次愉快的、父慈子孝一样的见面,没想到姚平仲典型的恃才傲物,不把太监当回事。童贯大怒:能打是吧?有功是吧?资金扣发,赏一双小鞋穿穿!</p>

方腊起义,童贯率西军南下,特意带上了姚平仲。战争打完,姚平仲战绩再一次辉煌,童贯想了想,有点不忍心了。他把小姚叫来,摆出大笔金银“都赏给你了”姚平仲却仍冷冷地说“俺不要赏钱,只想见皇帝一面”童贯大怒:给脸不要!你小子想报复是吧?想当面向皇帝诉苦是吧?偏不让你如愿!让王渊、刘光世等乖宝宝进京面圣、出头露脸,姚平仲你回边疆,继续为国立功!(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