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发病篇(2 / 2)

加入书签

太上皇赵眘既心疼又感动,就劝儿子不要在风雪严寒中当天返回大内,就在重华宫住几天吧,以免病情反复。赵惇却表示得回去,他会每隔七天就来一次,与父亲相见之日还有很多。赵眘无奈,只好叮嘱病好前,不必再依例过宫问安了…</p>

谁都知道这是人之常情,父亲心疼儿子的一句随口话。会当真吗?会!至少在儿子病好之前。不会吗?这怎也不会是父子长年不见的凭据吧?</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事情偏偏直转而下!从这次感动天地、感动人民的风雪探爹行后,近一年的时间,赵眘在重华宫里望眼欲穿,没见过儿子一面!其间包括了他生日那天,他的孝顺儿子都没来向他祝寿…</p>

这是有宋以来从所未有的丑闻!让南宋国内每一个人都不齿于赵惇的忤逆不孝!孝是汉民族精神内核最重要的一个节点,无论谁与之相背,都会被人所唾弃,哪怕他是皇帝!</p>

皇帝呢?他却振振有辞!这一年里每次应过宫探望的日子到了,他都会抬出太上皇说的那句话,他的病没好,不能也不敢违背父命擅自探望…这样的借口反复使用,终于过期,臣民们都不信了,心理也从最初时的感动变成了厌恶!</p>

皇帝不在乎,他始终缩在皇宫深处不露面,面对质疑和鄙视,他的应对之道是把理由升级。那句话有效期过了?那就扔掉好了!下半年他每次应去而不去时,都对外宣称是得到了重华宫的命令,是太上皇命他不必过宫问安…这是即时性命令,是每次他都准备好了之后,才由重华宫临时传出的!所以不是他不孝顺,不去看望老爹,而是老爹没兴致,不想见儿子…</p>

看似拙劣的谎言,偏偏无数次之后也没被拆穿。理由无他,仍还是那个无解的症结——面子!赵眘太好面子了,他怎能主动站出去向全天下拆穿自己儿子不孝的真实面目?</p>

那样,不仅是他儿子的耻辱,更是他的失败!养不教父之过,他这样一生追求伟光正高大全的形象,怎会教养出这样一混账忤逆、不知所谓的儿子?那会让女真人都笑话的!</p>

于是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默默承受住这种始料不及,更无法理解的混蛋现实,用无声来替儿子圆谎,把这事遮住了…</p>

可外界仍渐渐传开了:他的儿子、南宋帝国第三任皇帝、宋光宗赵惇陛下的精神出了问题,似是成精神病了?</p>

这只能怪赵惇的精神病症状较另类,属外露型的。如他像北宋真宗、仁宗、神宗某一阶段时那样,尽管有各种反常,但深藏不露、彻底沉默不语,外人还是很不好下定论。可赵惇却总是在各方面勇于表现自己是多么的反常!</p>

小的事无数,首先医生长年累月的围在左右、随时待命,时刻拿出救命的架势,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长年垂危…</p>

相比于医生,侍卫们更悲摧。按说都长年垂危了,就安静躺着算了?侍卫们也可轻松些,不必每天早早起床,到宫门外列队等他。赵惇偏不!他不请假,也就是说整个皇宫系统因他的不请假而必须每天照常运行!</p>

于是乎,每天黎明前,侍卫们盛装列队、全副銮驾,等待侍候皇帝上班。而日上三竿,皇帝还不见影。他们继续等,皇宫里终于传出命令:陛下今天不爽,不上朝了…不必长此以往,只需连续六七次以上,谁都会脱口而出“有病”吧?</p>

这类事口口相传,在临安城内、在江南大地上肆意传播,皇帝的精神病状逐渐成了臣民们公开的笑谈…</p>

对此,太上皇赵眘痛心且无奈,皇后李凤娘则无动于衷。她觉得这样非常好。她能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了,赵宋帝国已不能再阻止她了!</p>

自赵惇祭坛发病后,南宋“政事多决于后”只是李凤娘执政水平实在拙劣,几件事后搞得她自己都兴趣索然。心烦后,她重新调整了工作方向。</p>

月9日,宋光宗病后首次来到延和殿临朝听政。封其子赵济为安定郡王。</p>

4月14日,邱崈被任命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上任前,邱崈密奏朝廷“臣入蜀后,吴挺如去世,兵权不可再付于其子。否则吴家就将有三代四人(吴玠、吴玠之弟吴璘、吴璘之子吴挺、吴挺之子)帅蜀,其势力将牢不可破。臣请得以便宜抚定诸军”</p>

17日,赵惇前往重华宫见父。</p>

5月1日,宋光宗再度因病取消当天的重典大礼。</p>

7月1日,潼川府路首府泸州的骑射卒张信率部作乱。入帅府,杀死安抚使张孝芳一家,又杀节度推官杜美、驻泊兵马监押安彦斌、训练官雷世明、军校张明等。之后召通判州事张恂、安抚使属官郭仲传,命他们写文书,声讨张孝芳的罪状。之后封赏同谋者共5人。又任命术者黄叔豹为计议官,命其作黄旗,大书“不叛圣主,不杀良民”八个大字。</p>

被杀的军校张明之子张昌、甲士卞进等人准备平定叛乱。1日夜,他们秘密与张恂取得联系。14日,张恂请张信往球场大飨诸军。酒席刚摆上,张昌、卞进等就冲进来,将张信杀死在座位上,余众皆骇散。卞进大呼“降者不杀”最后0余叛党被杀。(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