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白家四口(2 / 2)

加入书签

“老二赶回来了?”这是阿圆第一个蹦到脑海里的信号。</p>

可惜,不是。</p>

站立在白家院外,局促又难堪的汉子,是——白老三。</p>

满面尘灰色,一身褴褛衣,垂头又丧气,背着包袱皮。</p>

这就是此刻那个曾经意气风发能识字能拉面的小伙子的写照。</p>

“嫂子,我想——看看孩子——看看大哥——和阿文采莲——”。嗫嚅的声音里面没有底气,似乎,自己有权利把人家撵出去一样。</p>

事实上,咱怎么有权力?这个家,跟自己,细论起来,真不一定就有关系。</p>

经历了这么多,似乎,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记恨的东西了。</p>

阿圆摆手,护卫大开了门,让这个陌生的白氏兄弟进门。</p>

采莲站在屋门口,再一次,眼泛泪花儿。</p>

曾经那么和谐美好的一家六口人,如今,相处起来竟然有说不出的别扭。</p>

“我去看看孩子们。”阿圆裹紧了狐裘的披风,循着孩子们的声音,深入到养殖场,留下充分的空间,给四个亲兄弟兄妹们沟通交流。</p>

遭受过大火焚烧的养殖场,现在,几乎看不出痕迹,经历过一个春天之后,艾草又疯狂的成长了起来,即使在冬日里枯干凋零,也证明着,只需要一场春风吹来,它们,就会重生。</p>

鸡群被围在低矮的栏杆内,足够大的活动范围,欢天喜地的跑来跑去,并没有冬日肃杀的滋味儿,奶牛悠闲地在散步,它们的队伍越发的壮大了,老老小小,足有近十头的样子,阿英爹掂着铁锨在后面拾掇卫生,老脸红扑扑的,是冻的,或者是高兴的。</p>

“东家来了?三个孩子去那边看猪了,刚添的十几头猪仔儿,个头可不小,俺就琢磨着,咱家这猪场,还得扩一下——”。</p>

阿英爹是个擅长养猪的,自从建起来猪场,就尽心尽力的侍候猪祖宗们,转眼间,已经有了二百头的规模,超过了李柱子的羊数。</p>

因为精心打扫着,那味道也不太重,猪场里面,果然传来孩子们的“啊——猪——”的学话儿的声音。</p>

阿圆觉得,孩子学说话说的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跟他们说话的人多,至于小老二的爱认字,那肯定是因为阿文偏爱他,经常抱着小娃子看书认字培养的习惯,遇到门匾之类的,就习惯性的教一句,结果自然就成了现在这样。</p>

喝百家奶长大,长途旅行习惯了的孩子,再加上打小不肯窝在室内,丫鬟小厮护卫的一群群的领着去玩,想不长见识都不行。</p>

李薇那么受打击,甚至开始怀疑宝儿的智商出现了问题,其实,跟三个福娃相差的,只有户外的见识罢了。</p>

一味儿的把孩子憋在屋里,怕风吹怕日晒,睁开眼就是奶娘或者亲娘,顶多再添几个小心翼翼的丫鬟,连卢府都没逛荡遍,怎么可能跟擅长旅行的娃娃相比?</p>

阿圆站在猪场门口,看着几个丫鬟和护卫跟孩子们讲解着有关猪的各种知识,这个插一句,那个接一声,按照阿圆嘱咐过的,不用管孩子们听懂没有,只要他们不嫌烦,就随意说下去。</p>

李薇要是在这里,阿圆一定会说:“你看,没有长辈指导着“你应该这样”“你必须那样”的情况下,孩子们也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了……”。</p>

李柱子搓着手站在不远处,看着阿圆翘起的嘴角,不敢上前打扰。</p>

直到阿英也出了屋,扶着门框喊了一声:“柱子,还让东家在外面冻着呢?”</p>

“嘿嘿,嘿嘿——东家,您——屋里坐坐,阿英想跟您唠嗑儿哩!”李柱子面红耳赤的发出邀请,他舍不得让大肚婆出门找东家,又觉得让东家去自己家有点不符合身份,听说,郡主的名头很大,实在是,怕东家不高兴。</p>

好在,回到当初生产三个孩子的地方,阿圆没有感觉到不舒服,反而感慨万千。</p>

“阿英,当初要不是你留在这儿,我这条命还不一定能捡的回来,三个孩子更甭说了!”</p>

“东家福大命大,三个福娃儿更是老天保佑着的,没有俺,也肯定没事儿。”阿英手里还没忘准备好的衣物,都是手工缝纫给三个孩子的,贴身透气的棉布袄裤:“俺听小五说了,东家会回来过年,就估摸着尺寸给三个福娃做的衣服,村里人都说,俺帮福娃接过生,福气也一定跟着俺呢!”</p>

勤劳善良勇敢的女人,老天爷怎么敢不给你福气?</p>

阿圆抱起了衣物,喉头有些哽咽:“阿英你放心,有福气的日子还在后头,你一定会平平安安生几个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过一辈子,肚子有动静了,一定叫柱子喊我,我也帮着你接生!”</p>

“嗯!俺一准儿喊东家来,柱子说好了两个稳婆,东家再陪着俺,俺就啥也不怕!”</p>

两个女人对着脸笑了,生死之交嘛,就是这么简单。(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