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如意令(2 / 2)

加入书签

02</p>

九月壬寅。上奉皇太后自热河回銮驻跸喀喇和屯。</p>

此次行围即将要结束,康熙却在返程途中听到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p>

端静公主陵墓于上月被盗,陪嫁宝物所剩无几,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被盗后端静公主墓中所葬的竟是空棺,棺木中唯有端静公主出嫁时喜袍一件。端静公主已入葬两年之多,当初风光大葬,原来,竟只是衣冠冢。这个消息在喀喇沁地方不胫自走,一时传得人尽皆知。</p>

喀喇和屯离喀喇沁不过十余里地,一个多月前看下驻跸穆禄喀喇沁昂阿时,还曾遣官去公主陵上祭过,不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种事情。</p>

这简直是在打皇家的脸,康熙怒不可遏,立刻派人去喀喇沁公主陵前巡视核实,密查此事,没料到如传闻一样,公主陵果真已经被盗,端静公主的棺椁中尸骨无存。</p>

康熙一面派人追捕盗墓贼,一面召来公主陵所属地区的区官追究此事,却收到十几个喀喇沁地方上的蒙古王公贵胄的联名上书,众人皆奏:“由于郡王爷噶尔臧入京日久,对地方上各区无人管制才会发生如此惊天逆案。为了喀喇沁地方的长治久安,望圣上明断,早日将郡王爷噶尔臧遣回。”</p>

康熙看完那封上书气得手直抖:“一个个,这是要逼朕将那噶尔臧放回去吗?”</p>

噶尔臧祖上三代都操练自己的蒙古兵,其父喀喇沁王札什,乃是喀喇沁至贵,在蒙古相当有势力,叛服不定。当初康熙也的确是对他几分忌惮,怕他如噶尔丹之辈起兵造反才将端静公主嫁给了他的次子噶尔臧,这噶尔臧虽是札什次子,却自小为札什所重,年少时已是喀喇沁名声赫赫的勇士,康熙四十三年,札什故,便由噶尔臧承袭其爵位。这噶尔臧无论练兵还是政治头脑都不逊札什,几年内又将札什所拥蒙古精兵的数量扩了将近一倍。之前有端静镇着,那边一直相安无事,没料到四十九年时端静会忽然病故。自此,这噶尔臧便一直为康熙心头之患。就像踩在脚底下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一样。康熙早就想处置这噶尔臧了,今年四月份时侯巴浑德等人的上奏简直是天赐良机。无论所奏之事是不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康熙都决定拔掉那颗*的引线。遂以此为由,召他入京,并秘密定下罪名,将其软禁。</p>

那时,康熙便已经暗暗收缴了噶尔臧的官玺,碍于其喀喇沁的蒙古兵会反而并未将削其爵位一事公开,便是连其子都不知道,对噶尔臧则言暂收其爵,以审查为由拖着,待事情查明证明他是清白的,则立即将其爵位恢复,而如若查明确有此事,定按罪论罚。</p>

若此时将噶尔臧放回,无异于放虎归山,而那些蒙古人一个个态度强硬,气势汹汹,也不是软柿子。噶尔臧是断不能将其放回的,康熙便想到一个折衷的办法,下旨曰:噶尔臧因事滞京,所有事务一律暂由其弟塞棱代为管理。</p>

03</p>

打发完那些蒙古人不久后,康熙便收到了留京几位皇子承递的请安折,按例都是些问安及汇报自己近日情况的话,前几封都是草草略过,看到十三的那封,因记挂着他的腿疾,康熙便看得特别仔细,看完之后刚刚将奏章合起。一个派去公主陵密查的大臣忽然进帐,跪在地上通报说:“回禀圣上,臣已查明,端静公主陵墓确为衣冠冢。”</p>

“什么?”</p>

“臣已带人在方圆二十里之内搜过,并未发现公主骸骨,且请人验过公主的棺木,棺内清洁,未留有任何痕迹,不像是。。。”</p>

“不像是什么?”</p>

“不像是公主的玉体在里面躺过两年多。。。”</p>

康熙愕然得站了起来,怒瞪着他:“以你之意,公主下葬之时,难道真是空棺入葬不成?”</p>

那大臣垂下了头:“微臣斗胆,但这的确是唯一合理的解释。”</p>

“好。。。。好。”康熙气得几乎懵了,一连说了几个好,忽然重重一拳击在案几上,咬牙切齿得说了一句:“噶尔臧!”</p>

那重重一拳,恰是击在十三的那封请安折之上。(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