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五姓三王终合一(1 / 2)

加入书签

 热门推荐:

渴塞城的大致位置,在后世乌兹别克斯坦纳的曼干州首府纳曼干附近,这里是费尔干纳盆地的最中心地带。

而费尔干纳盆地之所以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它拥有者整个河中地区,最能自给自足的农业。

盆地平原因为有四周雪山融水而水源特别充足,发展种植农业的条件特别优越。

同时四周的高山又提供了大量植被茂盛的山地,可以用来养牛养羊。

横穿盆地的药杀水,则提供异常便利的运输条件。

要知道古代修路困难,运输绝大部分都是靠水运,水运发达,农业和商业才能发达。

药杀水在费尔干纳盆地内,河宽水深流速适中,只要建几个水利工程,预防一下突然的融雪洪水以外,条件可以称得上得天独厚。

有了这些优良的条件,费尔干纳盆地就逐渐成为了河中的王霸之基,只要能掌握这里,出可以征战四方,退可以闭关自守,简直就是河中的关中平原。

所以这个能自成一体的费尔干纳盆地,在沙俄时代,就被沙俄政府熟练的分配给了三个国家。

即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吉尔吉斯三个斯坦。

为的就是确保没有人能独占这个得天独厚的天府之国,也就无法诞生可以继续给沙俄捣乱的强国。

而此时,这个已经开始展示它富饶之地魅力的盆地,也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

位于东北部刚刚被张昭攻下的安都康及其周边。

控制着中部最肥沃土地,但一副闭门挨打的原喀喇汗国拔汗那总督玉素普。

以及西南边控制着谷口俱战提一带的波斯萨曼国哈克姆,阿卜杜尔。

杨同义、杨守礼父子以及薛守礼和郑守礼四人,目不斜视的穿过一队队身穿青黑色棉甲的精锐甲士,往大营正中走去。

从安都康城破到一路行军至渴塞城外三十里处,那个派遣马将头救了他们一命的张大王,一直没有召见他们,这让杨同义等四人的心总感觉是悬着的。

最开始杨同义以为张大王肯定会第一时间召见他们,毕竟新龟兹三姓有七千余口。

这么多的唐儿,别说是安西,就是在河西,那也弥足珍贵,张大王得了他们的效忠,还不得赶紧来安抚?

可是等了一个多月,眼见的安抚一直没来,四人难免心中打鼓,不说别的,就看张大王这奉天军奉天营的勇士,就让他们心中震撼不已。

因为这支强大的军队,已经连铁扎甲都不稀罕了,其中至少有四百套以上的青黑色棉甲。

这种甲,杨守礼在马将头那里见过,轻便坚固又方便,绝对是他见过最好的甲胄。

四百个身穿棉甲的甲士,配上了三匹以上的战马,在安西来说,这就是一支可以灭国的力量了。

如果算上铁扎甲的话,整个奉天营一千一百勇士,披甲率是十成,保大营的一千一百勇士披甲率也能有六成以上。

这两千二百勇士,马步军兼有,步军也一人配了两匹马,每火人还有一头驴和一匹骆驼用来驼其它物资。

说是马步军兼有,实际上比那些全是轻骑的队伍机动性一点也不差。

所以不说于阗金国归张大王指挥的一万余精锐,光是这奉天军两千二百人,张大王就足够横行西域了,有没有他们新龟兹三姓这几百丁壮,问题真不大。

“杨公快快请起,诸位兄弟快快请起!”张昭当然不会表露出他是有意先冷落杨同义等人的,相反他还显得特别激动。

当然也理应激动,张大王还是很希望见到他们的,但郭家的阴影还在,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矜持一点,这样方便日后管理。

更重要的原因是,张昭这边甲士多部民少,等回了河西,这七千多唐儿一旦获得了稳定的生活环境,人口必然暴增。

继续让他们这么抱团下去,恐怕十几年后,就会成为张昭麾下一个规模庞大的勋贵集团。

所以他就想在最开始的时候,直接破除新龟兹三姓合一的格局,把他们进行分割。

“这两位是郭广胜、郭广成兄弟,昔年郭大郎就是他们祖父,这位是郭天策,乃是广胜和广成的族侄。”

把杨同义四人扶起来后,张昭把郭玄礼的两个儿子和郭天策介绍给了杨同义等四人。

“按咱安西军后人的排序,老夫倒是要叫两位叔父了!”杨同义摸着胡须,脸上稍微带着点尴尬。

郭广胜和郭广成的父亲郭玄礼,是昔年郭大郎的遗腹子。

然后郭玄礼个人问题解决得也晚,结果就导致四十多岁的郭广胜,竟然是杨同义这个五十多岁人的叔父。

郭广成就更别说了,他年龄更小,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叔叔。

当然,不管年龄大小,当是长辈就还是得长辈,当下一群安西军后裔在一起序齿排辈,张昭则在一旁介绍,内心也感叹不已。

当年安西军的五姓三王家中,疏勒镇守使鲁家,疏勒王裴家,龟兹王白家,还有北庭节度使宁塞郡王李元忠的李家,人才凋零,连一百人都凑不齐。

其中白家最惨,后人已经找不到,几乎绝嗣,裴家还留了一点支脉。

李家只剩下李七郎等九人,男丁仅仅两人,鲁家可能还有些后人在,至少那个叛徒鲁三郎还活着。

但除了这凄惨的四家,郭、杨、郑和拔汗那王室薛家竟然坚持了下来。

郭家人最多,足足有五千余,杨家次之,有三千余,郑、薛两家也各有一千多两千人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