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秋风扫落叶(1 / 2)

加入书签

 杏儿却不以为然:"唉,高处不胜寒啊,你又哪里明白上位者的烦恼和不容易?最起码,如果陛下只是一个普通的勋贵子弟,那么他就不用那么操心,不用那么累。想要去打猎,邀上三五好友,就可以拔腿就走!想要行走天下,领略那大好山河,也可以骑上骏马,单骑走天下,不知道有多惬意!"</p>

做了皇帝,连出趟宫都不容易。一是太忙了,没空出去;二是不安全,有多少齐地的余孽想要报"灭国之仇"?</p>

杏儿真心的可怜儿子,心疼难忍。如果可以的话,她倒是希望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举人,在靠山屯开一间小小的私塾,教书育人。闲暇时候,打打猎,挖挖草药什么的,过着轻松安宁的幸福生活。</p>

只是,人生难以圆满,最重要的是,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也罢,旷儿在前世的时候,本来就是皇子,是最有希望继承帝位的那一个。如今,他收复了齐地,也算是求仁得仁,为他前世的父母报了叛贼的夺国之恨!</p>

作为他这一世的母亲,她对他唯有祝福,并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他。帮助他打造一个盛世齐国,并在适当的时机里,做出某些改革,引领着齐国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泱泱大国。</p>

她的初步目标:将齐国打造成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天朝上邦!最终目标:希望沈氏皇族在三十年之后,可以迈出划时代的一步,完成社会制度的转型,摆脱落后的封建制度。</p>

冥冥之中,居然上天安排她来穿越,总得体现应有的价值。否则的话,岂不是白白的穿越一回?</p>

皇后萧婉儿被废,打入了冷宫。萧家和木家被抄家了,流放三千里,集体去了寒冷的漠北草原放羊。如今,齐国的领土面积已经可以跟安澜国比肩了,只是新扩张的地方大多是苦寒之地。千里草原,百里的荒漠,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比墨菊镇的茫茫林海还要低一些。</p>

皇后所出的一儿一女,萱荷公主跟沈涧,于三个月前,被沈旷送来了花梨城。送走两人,沈旷这才处置萧婉儿。</p>

杏儿除了每天的时间,大半都用来陪两个小娃娃,给他们将童话故事和各种益智故事。还在沈旷和沈阔小的时候,杏儿就亲自制作了带插图的故事书,兄弟俩非常的爱惜。哪怕是当年沈家被抄家流放,那些故事书兄弟俩也没有丢弃,一路带去了西南,又从西南带去了东北。</p>

后来,又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沈晖跟沈藜去墨菊镇,也把那些故事书带了过去,整整装了五大箱。听说小侄女和小侄儿来到了花梨城,兄妹俩连忙派了侍卫,特意把那些书送回了花梨城。</p>

萱荷公主,正式改名为沈莲,改封号为"嘉莲公主。过去的封号有个"萱"字,跟姑姑沈萱的名字"犯忌讳"了。</p>

沈莲五岁了,不是个完全懵懂的小孩,多少明白自己的母后一定是干了什么惊人的事情,惹恼了父皇。所以,父皇这才送她和弟弟来到花梨城的。原本有点娇气霸道的她,在离开月亮城的那一刻,仿佛一下就长大了,脸上有了跟实际年龄不相符的忧愁和孤寂落寞。</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在月亮城的时候,她就已经学完了《三字经》,认得不少字了。每天听完皇祖母讲的新故事,她都会捧着故事书,看得津津有味。那些故事书都是带插图的,又是刚刚听完,她连蒙带猜,倒也基本上看得懂。</p>

这一天,杏儿给姐弟俩讲完《小马过河》,见她又一个人坐在游廊的僻静处,安静的看书。小眉头一会儿皱得紧紧的,一会儿又若有所思,一会儿又叹息。</p>

杏儿看了很是心疼,心一揪一揪的。她连忙快步走了过去,一把将她抱进了膝上,用温暖的大手包住她那冰凉的小手,心疼的道:"好孩子,天气冷得很,快跟皇祖母进屋子里去,小心冻坏了,那是要生病的!"</p>

"皇祖母。"沈莲泪光点点,才开口叫了一声,声音就忍不住哽咽住了。</p>

杏儿连忙把她抱进屋子里,吩咐宫女拧了热毛巾过来,慈爱的为她擦拭去脸颊上那冰冷的泪水:"乖孩子,告诉皇祖母,有什么难过的事情?"</p>

沈莲憋在心里好几个时辰了,见皇祖母这么慈爱,就忍不住抽抽搭搭的道:"莲儿听苏姑娘说,母后是个贱人,犯了杀头之罪。皇祖母,莲儿的母后当真是个贱人么?母后如今被砍头了么?"</p>

说完,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了起来。</p>

正坐在一旁的炕上玩玩具的沈涧,见姐姐哭得这么伤心难过,一下就慌了,小嘴一扁,眼泪就夺眶而出。姐弟俩高低声二重唱,姐姐哭得不能自抑,无比的哀伤难过;弟弟声音嘹亮,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p>

见者伤心,听者不忍。</p>

杏儿脸色铁青,勃然大怒:"浅草,你亲自去调查一下,看莲儿说的是否属实!另外,将所有入选的秀女,都彻查一遍!本宫还就不信这个邪,欺负人居然欺负到本宫的孙女头上,岂有此理!一经查证,即刻将人关入小黑屋,严惩不贷!"</p>

"是,属下遵命!"浅草也非常生气,满脸严肃的走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