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2 / 2)
董昭还是仅仅点头称是。曹操道:“自破张邈兄弟之后,令弟董访现已归于家乡为长,荀文若、程仲德几度厚赞其能,我也有意重用。”说罢曹操盯着他雍容的面庞,这才进入正题道:“今吾已到洛阳,欲安定天下,以公仁之见当施何计?”
董昭听他连自己的弟弟都照顾到了,总算安心献计了:“将军举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然此间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若留于洛阳匡弼社稷,恐事势不便,唯有。。。。”
曹操笑道:“唯有什么,你只管说出来。”
董昭继续道:“唯有移驾幸许耳。”
曹操捋髯长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啊!”
董昭突然又道:“不过。。。朝廷几度迁徙流亡,新还旧京,远近希冀一朝获安。今复移驾,百官必有微词。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他把迁帝都许的利弊都摆在面前,要曹操自己权衡。
曹操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道:“我早在豫州备下粮草资财,迁都至许乃吾之本志也。一旦迁徙可能会引起人心浮动,不过我宁要短痛不要长痛。”
若换作别人坐在对面,必然要说上一句“将军英明”之类的话。可是董昭却不用那一套,只是微微点头。其实马屁也有雅俗之分,他这一点头已胜似千百句赞美之言。
曹操颇感振奋,却不无忧虑的道:“董承兵马大损不足为患。然而杨奉近在梁县,闻其兵精,又得韩暹为佐。还有张杨尚在河内,不会有碍于我吧?”
董昭打开了话匣子道:“杨奉在朝中缺少党援,而将军独来觐见。将军得封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而且在您进京之际他下令约束士卒不可为乱,足见他对将军深信。您可以遣使者厚遗答谢,以安其心。就让使者对他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乏粮之忧’。从洛阳至鲁阳必过他的驻地梁县,杨奉有勇无谋不会见疑,彼此使者往来,足以诓他中计。到时候将军突然改道向东,他追赶不及焉能掣肘将军?”
曹操兴奋的道:“妙计!就依公仁之言。”
董昭继续道:“至于张杨,此人胸无大志,只想安享一郡之地罢了。前番在洛阳修下宫殿,却不愿在京主政理事,转而又归河内,足见其愚昧无知!诚不可与将军争锋。”说这话时恐怕董昭都忘却了,自己从袁绍手下逃出,也曾为张杨效力过一载。
曹操并不深究连连点头道:“公仁所言句句珠玉。试问一旦天子至许,吾当如何收拾人心?”
董昭把手一拱道:“赏有功、讨有罪、矜死节,招贤纳士归拢兵权,百官总己为听!”
百官总己为听,此可真非常之语!曹操帐下也有诸多智士,荀彧庄重、程昱狡黠、毛玠深邃、满宠率直、薛悌刚毅,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出这么露骨的话,他诧异地看了董昭一眼。就是因为这么一句“百官总己为听”奠定了董昭在曹操手下的命运,虽然会委以鹰犬之任,但绝不会被授予高官重用!
董昭也觉得刚才的话有些锋芒太露了,赶紧不动声色转移了话题道:“将军迁都之意已决,然而目前尚不可以军势逼迫百官,在下深知议郎丁冲、刘邈与将军相厚,尚书仆射钟繇也曾在李傕面前力保将军。您不妨请这几位大臣散播迁都之意,游说朝中文武,使他们甘愿相随。”
曹操听后道:“丁幼阳吾之故旧,可谓莫逆之交。刘老大人在扬州之时就承其关照,改日我需亲自拜会。至于钟元常嘛还请公仁替我美言。”
董昭谨慎一躬道:“自当效命。”
曹操站起身来踱了几步,语重心长道:“今朝中列公久负大义,随天子出生入死,吾仰慕得紧,应该去拜会几位老臣才是。另外昔日太傅马日磾奉使而出薨于外,也应当迎回灵柩加以表彰才是。”
就在这时兵丁禀道:“太尉杨公派人请将军往他帐中饮宴。”
曹操一愣刚说要拜会几位老臣,杨彪却主动约请自己了。
他回头瞅了一眼,却见董昭紧皱眉头,抬起双手连连摇摆。曹操已明其意,转身对帐帘道:“你去跟太尉使者说,我还有许多军务尚待处置,改日再前往拜谒!”
曹操又嘱咐道:“人家可是三公手下,说话要客气委婉些。若敢怠慢分毫,留神你的脑袋!”
董昭点点头,剖析道:“河南穷困已非一日,哪儿有什么蔬肴美酒,更谈何宴席?请您赴宴是假,欲加说教是真。”他刚才说了过激的话,所以这会儿便有分寸多了,其实说杨彪欲加说教还算好的,伏兵暗算也未可知。
即便他不点破曹操也猜得出来。天子对他外热内冷,一些大臣也对他满怀戒心,离我昔日所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目标还差得远呢。曹操头脑很清楚,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个时候必须戒急用忍。所有的小毛病先扔到一边,先把朝廷迁到豫州许县再说,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