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周召6辅政(1 / 2)

加入书签

 在取代商氏之后,政权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的时候,周氏内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故。这个大变故就是,周武王姬发突然生了一场大病,而姬发本人也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了。周武王姬发死后,按照周氏的继承惯例,姬发的长子姬诵成为了新王。

因为姬诵年龄尚小,无法有效施政,周氏的政权似乎一下子就陷入了真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稳定周氏初定天下的局势,在弥留之际,姬发指定了两位辅政大臣。这两位辅政大臣,一位是姬发的族叔召公奭,因为辈分够高,召公奭在周氏内享有非常高的威望。另一位辅政大臣是姬发的四弟周公旦,因为颇有政治才能,而且更为姬发所倚重,所以周公旦拥有更大的权力。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类似这样新王(皇)年幼、大臣辅政的情况并不少见。说的是辅政大臣,其实这些大臣往往都是大权独揽的。即便是在新王(皇)成年之后,通常也会在亲政一事上一再受阻,一再被敷衍搪塞。甚至会在权力核心引发一场血雨腥风,事情才会最终得以尘埃落定。

在周成王继位之后,周公旦与召公奭成为了辅政大臣,周氏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只是周氏这一问题的发展,以及最终的解决,与后世类似事件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巨大的不同。相同的是,因为对权力的争夺,周氏没有逃脱得了一场血雨腥风。不同的是,因为规模太过庞大,影响太过广泛,这场血雨腥风差一点就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亦或者是险些葬送了周氏的天下。这一场影响深远、规模庞大的血雨腥风,就是著名的“三监之乱”。在说“三监之乱”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在周成王被辅政时期,都发生过什么吧。

权力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东西,尝过权力甜头的人,往往都舍不得放下,而进入权力漩涡中的人,往往也都是欲罢不能。在开始辅政后不久,周公旦就开始独揽大权,据相关文献记载,周公旦是有自立为王的既成事实的。

客观来说,虽然同为辅政大臣,周公旦的实际权力是要比召公奭大一点的。但是,从族内辈分上来讲,召公奭则要比周公旦的辈分要高,毕竟召公奭是姬发的族叔,而周公旦却是姬发的弟弟。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周氏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召公奭在周氏内部的威望不可小觑。如今周公旦自立为王,侵犯了另外一个辅政大臣的直接权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当然也就是同为辅政大臣的召公奭了。如果召公奭联合姬发的其他那些兄弟,一起来反对周公旦,那么周公旦非常可能就会陷入身败名裂的境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