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周召6辅政(2 / 2)
为了这件事,召公奭与周公旦进行了专门的交涉。周公旦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于是苦口婆心地向召公奭分析了周氏当前所面临的不利局势,还自比于商氏之初的伊尹。周氏所面临的不利局势,不用周公旦说,召公奭也能明白,所以在苦口婆心地向召公奭解释一番之后,周公旦还祭出了最能够打动召公奭的一招。最能够打动召公奭的,自然是由周公旦提出的分陕而治了,陕原以西归召公奭管理,陕原以东归周公旦管理。有了分陕而治这么一个解决方案,召公奭的怒火被平息了,周公旦自立为王的最大阻力也被破解了。
召公奭那边的问题,被周公旦的分陕而治解决了,但是被分封在卫地、专责监视武庚的管叔鲜却不干了。为了能说清楚管叔鲜的问题,笔者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管叔鲜在周氏的位置。虽然在威望上比不了召公奭,在权力上比不过于周公旦。但是在身份上,管叔鲜却是周公旦的三哥哦,在周氏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管叔鲜这个三哥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压周公旦一头的。在周以前,继承顺序主要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立两种。所以,周公旦的继承顺序在管叔鲜之后,即便是要称王,也是先轮到老三管叔鲜的。如今侄子年幼,作为老四的周公旦擅自称王,那么身为老三的管叔鲜,自然就不爽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管叔鲜被姬发封为一方诸侯之长,更是专责监视殷与朝歌两地的商氏遗民。既然专责监视商氏遗民,那么管叔鲜应该也是被姬发赋予征伐诸侯的权力的,而同样被分封在朝歌周围的蔡叔度与霍叔处,也是受到管叔鲜的节制的。所以,管叔鲜手中能够掌控的势力不是一般的大,这些势力也为管叔鲜参与权力争夺提供了足够的本钱。
面对召公奭的交涉,周公旦以分陕而治的形势做出了妥协让步,毕竟召公奭在周氏内的威望相当了得,周公旦还没狂妄到要从周氏独立出来的地步。但是面对管叔鲜责难的时候,周公旦就没有选择妥协让步了,因为周公旦既不愿意把王位拱手相让,同时也不打算再将陕东的区域,与管叔鲜分而治之。既然不能够达成妥协,那就手底下见真章吧,于是在周氏内部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分析到这里,或许有的读者会不以为然,对周公旦自立为王,还有对管叔鲜的武力夺权,这两个说法并不认同。这里笔者就稍微啰嗦几句,首先,在三代时期,辅政大臣自立为王,周公旦并不是首例,也不是个例,类似的事情在****时期都曾出现过。其次,周公旦自立为王,在先秦的史料里是有记载的。只是到了秦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权建立之后,周公旦自立为王才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于是这之后的史料要么故意回避,要么就加以篡改。换句话来说,辅政大臣自立为王这种事,在三代时期的分封社会是能够被接受的,因为“德”在那一时期的意义,与我们现在完全不同。而到了秦汉中央集权之后,辅政大臣自立为王这种事,就不能被接受了。
对于管叔鲜武力夺权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周公旦身份及立场的对比中来看。既然姬诵无法有效行使王权,那就意味着父死子立的继承顺序被暂时中止,兄终弟及的继承顺序被启动。既然要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继承王位,最具有合法继承权的当然是三哥管叔鲜,而不是四弟周公旦。所以,管叔鲜要运用物理手段,捍卫自己的继承权。另外还有一点,在历时三年的武力对抗中,无论是周公旦,还是管叔鲜,都没有打出周成王姬诵的旗号。直到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姬诵的旗号才被周公旦打出来,而且正是因为打出了姬诵的旗号,周公旦才在最后一战中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返回顶部↑